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为低空数字经济发展铺设“高速路”的无人值守空中智能系统、实现机械臂与床体高精度跟随的人工智能腹腔镜手术机器人……10月30日,2025年“金熊猫”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现场,智慧的火光同台闪耀,形成辐射全国的“创新磁场”。
![]()
活动现场(图据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
覆盖“四大创新高地”
推动优质项目与成都高新区产业资源深度融合
记者了解到,这场聚焦人工智能领域高价值专利的盛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9个省份33个城市的170个优质项目同台竞技,实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四大创新高地”全覆盖。141项符合参赛要求的项目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25.5%,专家院士领衔项目占比16.4%。
10月30日,晋级决赛的24支团队(成长组、潜力组各12支),经过激烈角逐,诞生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及优秀奖12项。
“感谢主办方提供了这样一个卓越的平台,让我们的创新成果得以展示,评审老师们的专业指点,也让我们对项目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获得成长组一等奖的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总监杨楠说。
![]()
活动现场(图据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
记者了解到,作为西南地区知识产权领域的标杆赛事,“金熊猫”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自2020年创办以来,已累计征集全国优质创新项目500余项。活动坚持企业主体和市场导向,近60%参赛企业在赛后实现了专利转让、许可或质押融资,获奖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年增长率更高达约50%。
记者了解到,本次参赛省外项目中,共有65个项目意向落地成都高新区,约占参赛省外项目总数的64%。“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布局与服务优势,加速推动意向项目落地,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培育-评审-转化”
人工智能“新种子”落地生根
为进一步畅通高价值专利从“赛场”走向“市场”的通道,全省首个聚焦赛事成果的专利交易平台——成都知识产权交易中心“金熊猫”高价值专利线上交易专栏也正式上线。该专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供需对接服务机制,贯通专利展示、价值评价、供需匹配、撮合磋商、交易鉴证五大核心环节,构建起“项目发布—供需衔接—交易促成”的闭环体系,推动创新成果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实现从实验室技术到市场价值的高效转化。
作为成都本土深耕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力量,成都高新策源投资集团、成都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在赛事期间对晋级项目展开多轮尽调,并与多个“潜力股”项目签订股权投资意向协议。
![]()
活动现场(图据成都高新区市场监管局)
此外,中国工商银行成都高新支行、中国农业银行成都高新支行、成都农商银行高新支行三家金融机构现场为参赛企业提供4900余万元融资授信。
本届大赛还首次设立产业政策、投融资、专利转化三大咨询专区,邀请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知识产权专家现场“坐镇”,为项目提供从政策解读到融资对接的一站式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