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桥头镇,湖光山色间,一帧帧诗意风景正被画笔定格。这里,正以艺术为笔、产业为墨,绘就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为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没有走传统开发的老路,而是另辟蹊径——依托“一湖碧水、满目青山”的生态本底和千年土家文化积淀,大力发展乡村艺术写生产业,打造全市首个集创作、研学、旅居于一体的“艺术写生创作基地”。
![]()
桥头镇梨花岛。
资源“给力”,专家也“点赞”。四川美术学院多位教授实地调研后评价:“桥头辨识度高,是天然的写生课堂。”乘势而上,桥头镇编制《写生产业专项规划》,精心梳理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等各类写生创作点位56个,并分期推进美术馆、驻留创作中心、实训基地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32个点位已完工,17.6公里观光步道蜿蜒穿行,463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乡野,基础设施全面升级。
产业要成势,关键在运营。桥头镇创新引入重庆天籁教育集团,联合县农旅集团与村集体共同成立运营公司,构建“企业主导+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一体化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已与43所设有艺术相关专业的川渝高校、多家艺术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旺季有游客、淡季有学生”,实现全年不断流。
![]()
桥头镇梨花岛。
更可喜的是,艺术之风吹进了千家万户。通过参与乡村艺术写生产业,各村集体经济盈利分红22万元,固定投资分红15.6万元。400余名村民参与基地设施建设及食宿保障、环卫保洁等服务,人均增加工资性收入1.2万元。110余户群众通过经营餐饮、民宿、便利店等配套业态,户均增加经营性收入4.8万元。
为持续擦亮品牌,桥头镇还推出“四季营销”组合拳:“一起到桥头过年”“缤湖音乐赏花季”“田畈梨采摘季”等活动轮番登场,2024年以来全镇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消费达5460万元。陶然居瓦屋小院二期、水上运动项目相继落地,墨禾村咖果酒作坊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文旅融合愈发深入。
此外,为推动项目建设有力有序,当地执行“一项目一专班一跟到底”的工作机制。今年暑假期间,田畈村万村小院梨花岛即将迎来学生夏令营活动,但由于操场还不够平整、周边也缺少路灯,一时间愁坏了梨花岛的老板文雯。桥头镇党委政府得知情况后,积极申报项目,及时对操场进行了提档升级,并为孩子们安装了路灯,在孩子们夏令营到来之前及时解决了所有问题。
![]()
操场提档升级。
如今的桥头,不仅是写生者的天堂,更是创业者的热土、归乡人的港湾。从一条路、一盏灯的民生关切,到一场活动、一个产业的系统谋划,桥头镇正用实干作答乡村振兴的时代命题——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让艺术之光照亮乡村前行之路。
通讯员 刘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