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本来是属于汽车领域的“一哥”,在全球汽车领域,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谁能想到也开始走向没落。此时,呈现出崛起之势的是我国的汽车产业。面对这种情况,德国不去思考自身的问题,反而认为造成这一切后果,都是因为我国,德国媒体甚至搞出了类似“我们把中国想得太好,所以才有今天”的标题。
![]()
这个标题给人的感觉就是,德国一直以来十分信任中国,后来却遭遇到了中国的背刺,实际情况到底如何?我们不妨来看看德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
德国找错了指责的对象
咱们先从2015年开始说起,那时候的德国,在汽车领域绝对可以耀武扬威,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迈巴赫等品牌风靡全球,咱们国家只能跟在这些企业后面喝汤,许多核心技术被西方牢牢地控制在手中。也正是在这一年,咱们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这一战略计划就是要明确地告诉全世界,中国要在高端领域发力。
![]()
面对中国的这一战略计划,德国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屑一顾。德国压根儿就不认为中国能够在这十年内完成这一目标,面对冷眼和嘲笑,我国逆流而上,奋起直追,如今,时间已经给出了证明。当看到我国取得了一定成就以后,德国竟反咬一口,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对其赤裸裸的威胁。
原来你对我们爱搭不理,如今看到我们风生水起,又过来反咬一口。德国这么说,一是其内部推出的“工业4.0”,不仅没有帮助其缓解危机,还沦为了一场笑话,为了在国内转移矛盾点,故而把问题引到了我国这一边。这么做既符合美国的心意,也能够维护本国政府的形象,一箭双雕,何乐不为。
![]()
二是跟外部的环境有关,比如近期荷兰的安世半导体企业,2019年时,这家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被我国企业收购。我国在收购以后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终于让这家企业起死回生,别小看这家企业生产的小小芯片,那可是汽车必不可少的零部件。结果,本来这家企业与德国合作挺多,荷兰却在美国的教唆下,以“国家安全”为由,给生抢了去。
![]()
结果就是德国的汽车领域因此这件事而受到影响,这件事情要怪只能怪欧盟自身,德国却再次把火引到我国的身上。当其国内的民众铺天盖地被这种宣传包围时,或许他们不会想起本国的企业举步维艰,还有说取消就取消的补贴,还有转型升级的失败等问题。这就是德国最终的目的,可这并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
![]()
德国要想渡过当前的危机,与我国合作是其最佳的选择。其不应该再对美国唯唯诺诺,对我国横加指责,这种方式只能让其各种矛盾和问题加速爆发,愈演愈烈。欧洲的市场正在逐渐被我国占领,据统计,现如今,每十辆新能源车当中,就有一辆属于中国,这就是实力,德国如果还不能正视这个问题,只能是坐困愁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