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宁芝 实习生 罗语熙
十年前,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老院区,一名患有急性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艾滋病患者,在外科主治医师陈廷玉的治疗下成功康复。出院前,陈廷玉将自己的电话号码写在纸条上,送给了他。
多年后,医院搬迁至新址,这名患者带着当年那张纸条,专程来到医院找到陈廷玉,感激地说:“我恢复得很好。”这一幕温暖的重逢,是陈廷玉行医路上的一个缩影。
回顾自己的从医生涯,陈廷玉说,自己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穿上白大褂时的激动心情,也无法忘记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时的情景。她坚信,这份初心将永远激励她前行。
![]()
陈廷玉在操作手术
坚定初心,走上外科医生的道路
陈廷玉成长在一个有医生背景的家庭,受家庭氛围影响,从小就萌生了学医的兴趣。“那时并不完全懂得医学的意义,但觉得这个职业可以帮助人,给人带来希望。”她回忆道。
从大学选择外科专业,到研究生继续深造,陈廷玉坚定了成为外科医生的决心。2014年,毕业后的她正式成为临床医生,并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外科岗位上开始工作,正式踏上了从医之路。
在陈廷玉看来,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用心”。她深知,治疗不仅仅是药物和手术的结合,更是全方位的关怀与照顾。“我们要用心去诊治患者,让他们得到最好的治疗,真正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她强调,“医疗不仅是治病,预防同样重要,我们要通过健康教育,帮助更多人预防疾病,做好疾病防控。”
其中,一位来自四川省某县城的中年男性患者,深深印在陈廷玉的记忆里。“10年前,这位患者在当地多次就诊未能解决问题,痛苦折磨着他,他几经辗转来到成都,最后找到了我们这里。他到医院时,痛得几乎不能自已。”她说。这位患者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顺利完成了手术,恢复情况也超出了预期。
最令陈医生感动的是,患者的“主动告知”。在治疗前,患者特别告诉陈廷玉:“医生,我是艾滋病患者,我害怕会把病毒传染给你们。”陈医生安慰道:“你不用担心,医院有规范的防护措施,我们会按照流程来治疗。”
多年后,这名患者还特意来到医院找到陈廷玉医生。他告诉陈医生:“我专程来找你,感谢你治好了我,我恢复得很好。”聊天中,陈医生得知,时隔多年,尽管医院搬迁了,患者竟一直珍藏着那张她曾写下电话号码的小纸条,内心非常感动。
![]()
收到患者锦旗
迎接挑战,坚守医生使命
作为一名女性外科医生,陈廷玉面临着比男性医生更多的挑战。外科医生的工作繁重且高强度,手术时间往往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这对体力和耐力都有极高的要求。每一台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手术,通常需要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陈廷玉说:“一台手术下来,有时五六个小时,要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维持体力和耐力,这对女性医生来说,挑战很大。”
为了能够应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她坚持锻炼身体:“刚开始我也觉得有些吃力,后来就意识到,只有保持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更好的精力去做好手术和诊疗工作。”她坦言:“为了能够支撑长时间的手术,我必须增强体力。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训练非常重要,特别是做腹腔镜手术时,需要非常精细地操作,如果肌肉不够协调,长时间的操作就会非常吃力。”
为了练习自己的体力,陈廷玉开始每天在家做俯卧撑。刚开始时,她一个俯卧撑都做不起来,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锻炼,逐渐增强肌肉力量。“现在我可以一口气做20个俯卧撑了!”她自豪地说。虽然刚开始时她感到困难重重,但通过不断地训练,她成功突破了自己身体的极限。“以前根本做不到,现在我能做到,这让我很有成就感。”
除此之外,陈廷玉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的病例,许多患者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这就要求她不仅要精通外科技术,还要具备一定的内科知识。“外科医生必须对多种内科疾病有基础了解,像糖尿病、高血压等问题也要关注,因为这些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到外科治疗的效果。”她强调,“医生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要不断提升自己。”
在未来,陈廷玉医生表示,她将继续在外科领域深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患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她的愿景很简单,作为医生,要用专业和爱心,帮助更多人恢复健康,让患者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