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医知道 - 华菁学苑科研系列直播课第7 期已于10月16日19:30 顺利开播,第7期围绕【基金申请和标书撰写】这一热 门主题开展讲座和讨论。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的茆勇教授担任会议主席进行了开场致辞。茆教授指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呈现从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延伸的趋势,对高校、研究所及附属医院的科研人员而言,国自然项目申报是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申请过程不仅培养科研与临床思维,更全面提升项目设计、标书撰写、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究其根本,基金申报的意义超越项目本身,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完整科研训练培养多维能力,为医学人才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点击观看茆勇教授的开场致辞
直播课第1场讲座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孔凡铭教授。孔教授基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申报实践讲解了《基金申请的流程解析》。
孔教授分享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为“以扶正法为主干预早中期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方案研究”。研究团队以扶正理论为支撑,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扶正类中成药干预不同证型肺癌术后复发转移系列随机对照试验;金复康治疗驱动基因阴性肺癌术后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等。
孔教授表示, 申报课题需满足紧扣临床实际亟待解决的问题、符合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弥补指南空白、体现课题组自身优势等要求,课题设计同样要明确过程管理, 方案落地要清晰进度及指标、 分工要明确、善用人工智能等创新工具。申报项目课题不仅仅旨在完成项目,更要推动诊疗方案被国际指南采纳,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化。
点击观看孔凡铭教授的讲座
第2场讲座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顾任钧教授,讲题为《标书撰写格式与技巧》。
顾教授系统解析了科研基金标书撰写的核心要点与常见误区。标书写作需遵循规范结构,关键在于选题精准(题目尽量25字内)、团队配置(最好设置团队梯度)、摘要凝练(400字内,高度凝练,避免空话)、立项依据(逻辑清晰、如何实施、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科学问题的闭环模式)、可行性分析(研究方案、创新性技术、技术路线图、团队安排)等。
同时警惕常见错误:实验设计过度复杂、预算不合理、格式混乱(如字体/颜色不统一)、材料缺失或超时提交等。
点击观 看顾任钧 教授的讲 座
接下来,直播课来到了思维碰撞环节。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华教授担任讨论嘉宾,围绕以下两个话题,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讨论话题1:临床工作繁忙,挤时间做科研、写标书是所有医生共同的难题。在基金申请季,您通常会如何高效地规划和分配时间?
讨论话题2:创新性是基金申报的灵魂。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如何从临床工作中,敏锐地发现并提炼出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以及在申请书中应如何准确地呈现和论述创新性,让评审专家认可其独特价值?
李华教授强调,做科研必须提前规划,在日常临床中主动发现“痛点”,并结合国家战略与政策导向确立研究方向。同时,标书撰写需要严谨遵循规范,避免泛泛而谈,需在摘要、技术路线等关键环节突出创新性与可行性,方能吸引评审。未来应重视长期科研思维培养,从临床问题发现到标书精准表达系统提升能力。
点击观 看李华教 授的观点分享
茆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 从国家到省市级的 各类科研基金虽侧重点不同——国自然偏向基础理论创新,地方项目更重临床转化,但其核心目标均是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申报时一定要寻找合适的平台,遵循项目指南,规范标书撰写。
对于 肿瘤学研究,要在"防筛诊治康"全链条中寻找创新点,尤其应重视预防与早筛。真正有价值的科研应转向"防大于治"的战略重心,通过创新性防控研究降低发病率,从根本上提升国民健康水平。期待未来基金更多支持肿瘤预防领域。
点击观 看茆勇教授的会议总结

加入肿瘤医生科研学习交流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