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最近香港楼市的消息炸锅了吧?差饷物业估价署刚放的数据,9 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冲到 292.5 点,按月涨了 1.3%,关键是已经连着涨了四个月,把今年头几个月的跌势全给扭过来了。可能有人说 “才涨这点”,但要知道,这可是香港楼市跌了三年多后的首次连续回升,累计四个月涨了 2.1%,今年前九个月总算由负转正,累升 1.14%。
不过别光看整体,拆开区域看特有意思。10 月数据里,屯门、大埔这些地方在涨,屯门甚至涨了 0.12%,但沙田、离岛反而跌了 0.12%,全城均价就微涨 0.02%,跟 “全面暴涨” 压根不沾边。更实在的是,现在的楼价比 2021 年的历史高位还低 26.5%,相当于当年卖 400 万的房子,现在 300 万不到就能拿下。
那这波上涨到底咋来的?绝不是空穴来风。首先得说政策这记 “猛药”:去年香港取消了 “辣招”,非本地买家买 5000 万的房子,印花税从 900 万砍到 112 万,直接省出一套小户型的钱!后来又把按揭成数统一调到 70%,不管你买多少钱的房、是不是本地人,首付门槛都降了。这政策一放,外地买家占比从 8% 涨到 15%,深圳那边好多人都组团去看楼,毕竟租金回报率能到 3.6%,比内地不少城市划算多了。
经济回暖也托了底。香港 GDP 连续几个季度保持 3% 以上增长,金融业、旅游业都活过来了。老百姓口袋里有钱了,2025 年一季度可支配收入涨了 6.1%,供楼负担率从之前的 62% 降到 45%—— 以前赚 10 块要拿 6 块还房贷,现在只要 4 块 5,压力确实小了。加上恒生指数涨了 31%,不少人把股市赚的钱挪去买房保值,这波 “财富效应” 太明显了。
供需失衡更是关键。一边是需求猛增:“高才通”“优才计划” 今年上半年就批了 2 万多人,这些人总得买房住吧?本地改善型买家也动起来了,将军澳的大户型成交量涨了 20%。另一边供应却跟不上,8 月待批的新房才 8047 套,中环、湾仔全年新盘不到 1000 套,二手房挂牌量还降了 8%,供不应求自然就涨价。
这波上涨的影响可不止楼市本身。建筑业先乐了,开发商看到赚钱机会,中环、九龙又开始建新项目,钢筋水泥生意火了,还能多雇些工人。银行也高兴,房产值钱了,房贷风险小了,大家借钱买房的意愿强了,银行利息收入跟着涨。就连装修、家居店都沾光,新买的房子总得装一装,家电家具都得换,这些行业跟着旺起来。
政府钱包也鼓了,土地出让金、印花税都多了,搞基建、做福利的钱就有了。但咱得说实在的,这些好处不是人人能分。湾仔的豪宅涨到 30-60 万港币一平米,九龙塘学区房涨了 10%,可中西区、油尖旺还在微跌,普通老百姓想买的房子没怎么涨,能买得起的豪宅却在疯涨。
我得说句实在话:这波 “回暖” 水分不小。首先是 “虚涨”,表面看指数在升,但 10 月全城才微涨 0.02%,大部分区域要么小涨要么下跌,只有核心区和新兴基建区在涨,根本不是普涨。其次是 “钱堆出来的涨”,外地买家和高端人才占了大半成交量,普通香港市民的真实购房需求没被完全激活,供楼负担率虽然降了,但 45% 依旧不低,很多人还是买不起。
更关键的是,这波上涨是政策和短期资金堆出来的,根基不稳。现在楼价离历史高位还差 26%,说明市场信心没完全恢复。而且供应问题只是暂时的,北部都会区慢慢建起来,未来房源多了,价格能不能稳住还是未知数。那些喊着 “楼市彻底反转” 的,要么是中介要么是炒房客,咱普通老百姓别被带偏了。
香港楼市这四个月的上涨,更像给市场打了针 “强心剂”,但不是 “救命针”。它告诉我们经济在慢慢好起来,政策在发力,但普通人家的住房难题没解决。那些动辄几百万的房子,不管涨还是跌,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天文数字。这波热闹看看就行,真正的楼市健康,得是普通人踮踮脚能够着,而不是只有少数人能参与的游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