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首款搭载开源鸿蒙系统的机器人“夸父”在鸿蒙生态(武汉)创新中心的智慧展厅亮相,这一成果展示,不仅彰显了我国机器人技术的自主创新实力,更揭示了当前加速构建全自主可控机器人生态的行业趋势。
如今,智能机器人行业正以势不可挡的劲头改写产业格局,从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升级到民生领域的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宽,相应的,对该领域人才的需求也呈爆发式增长。
![]()
作为我国经济大省,广东早已洞察这一产业机遇,将智能机器人产业纳入“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培育,而广东工业大学作为省属理工科大学“长子”,也在人才培养上与该产业精准对接,为其持续输送坚实的人才动能。
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产教融合探索中,广东工业大学早已走在前列。在2015年,该校就联合东莞松山湖XbotPark机器人基地、香港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成立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直击传统专业细分培养难以适应产业发展的难题。
该学院整合了6个学院的资源,将机械大类、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进行跨学科融合,采用“2+2”学制,让学生前两年夯实原专业基础、学习融合课程,后两年集中攻坚机器人工程核心内容,这种模式让学生既能拥有扎实的专业根基,又赋予其跨学科的综合视野,完美契合了产业对复合型人才的诉求。
![]()
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的设立,不仅成功打造了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实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更从根本上为学生就业筑牢了根基。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能接触到行业前沿技术,还能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和各类赛事,比如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在竞技中锤炼本领、激发潜力。正如小米机器人研发工程师庄少滨所说,在校期间的训练让他工作后“上手”很快,这种“来即能战”的特质,正是企业最看重的能力。
除了为学生就业铺路,广工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开辟了就业与创业并行的多元路径,让学生的创新活力得以充分释放。首届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毕业生张洲铨,凭借在校期间项目制课程积累的实战经验,与同学创业推出无弦吉他产品,首批500台预售30秒内便售罄,成为校园创业的成功典范。
这一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该校课程体系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更彰显了产教融合模式在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市场敏感度上的显著成效。
![]()
数据是人才培养成效最有力的佐证:广工办学66年来,培养了50万名专门人才,其中92%留在广东就业,80%奋战在产业一线,不少毕业生进入华为、大疆、广汽等知名企业。而机器人领域的毕业生更是凭借扎实的专业能力和实战经验,成为行业争抢的人才。这种高就业率和高就业质量双重突破,正是该校产教融合模式成效的直接体现。
在广工的工作室里,“回望世界机器人历史,展望中国机器人未来”的醒目标语,既是这种产教融合理念的生动写照,也道出了该校深耕机器人人才培养的初心与愿景,更成为无数学生坚定选择这里的核心原因。未来,随着产教融合的不断深化,广东工业大学必将培育出更多顶尖机器人人才,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自主可控与全球领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