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法治建设的进程中,重庆市大渡口区公安分局法制支队支队长兼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主任庸佚名,以制度为基、科技为翼、监督为盾、人才为源,像一位执着的“法治工匠”,将执法规范化融入每一处细节,推动分局执法质量连续三年获市局优秀等次,并助力大渡口区公安分局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称号。
面对“按习惯执法”“重打击轻质量”等积弊,庸佚名从制度设计入手,打出一系列“组合拳”。她聚焦案件定性、立案、强制措施等关键环节,梳理23类涉企执法难题开展专项攻坚。按照市公安局要求,修订完善《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定》,制定“执法责任清单”。2025年以来,先后5次提请分局召开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会议,8次专题研究规范涉企执法工作,及时解决25个问题,有效提升公安执法公信力。
同时,优化考评机制,针对执法易发问题,建立“日通报、周通报、月监测、季复查”运行监测机制,完善执法办案正负面清单和民警执法档案。为根治执法办案顽疾,她推动建立长效治理机制,组织全量评查案件3万余起,案件瑕疵率同比下降80%。
在科技赋能方面,庸佚名抓住公安部试点机遇,将执法办案中心打造成“智慧大脑”。今年3月,一起新型电信诈骗案在数字警务平台支撑下快速告破,法制、经侦、网安等专家通过云端联动,原本需三天论证的案情迅速突破。
在“案管中心+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派出所办案区”三级监督体系框架下,她组织支队配置专职警力全量巡查新立案件,精准提示执法方向;自主搭建的“预警模型”对异常情况即时触发红色警报,消除风险隐患。该模型精准识别执法风险,推动问题案件在萌芽阶段纠偏,行政拘留执行清查率达100%,实现执法流程全闭环管控。
每周下沉基层的“法制指导日”,成为民警执法能力提升的“充电站”。专职案管民警通过视频回溯发现薄弱环节,围绕标准化指引和文书模板,实现“教科书式执法”。今年以来,民警举报投诉数、违纪违法数同比分别下降13.7%和85.7%。
在公检协作领域,她推动“公检协同”模式发挥实效,构建“提前介入+侦查协作+联席会诊”全链条机制。今年以来,两部门开展专题座谈5次、出台规定2项,对18起复杂案件提前介入并提出22条建议,推动办案效率与流程双提升。
此外,庸佚名打造的“三位一体”培养体系,还培育出了一批法治新生代:42名法律职业资格获得者、81名高级执法资格民警、5名首席法律咨询专家脱颖而出。在某电诈专案中,办案民警依托标准化指引手册,快速冻结800余万元涉诈资金,打掉3个跨省诈骗窝点。
从制度设计的“执笔人”到科技强警的“先行者”,从监督体系的“架构师”到人才培育的“传薪者”,在这位“法治工匠”的带领下,大渡口公安正以法治之力铸就平安之基,为新时代重庆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鲜活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