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andalwood资讯 全文阅读约5min
![]()
摘要:2025年中国高端手机市场迎来新一轮结构升级。各大品牌集中发布旗舰机,推动行业进入“高端机周期”。市场格局出现三重逻辑:一是攻守易位,苹果标准版下沉、安卓上攻高端,双方在4000–8000元价位形成新平衡;二是生态联动,高端手机周期带动智能手表等生态品类同步增长,品牌竞争延伸至生态体系;三是形态创新,各品牌在厚度、续航与设计中寻找新平衡,从轻薄到续航再到交互体验,重塑高端产品差异化。整体来看,中国高端手机市场正从单点性能竞争迈向生态融合与形态重构的新阶段。
高端驱动结构升级:手机大盘销量同比+15%,销售额+35%
高端价位段销量增长52%
2025年9至10月,各品牌相继同步推出 4 000 元以上的旗舰产品。
iPhone 17、小米 17、vivo X300、荣耀 Magic8、OPPO Find X9系列等相继发布,形成“高端机周期”带动整个行业结构上移的态势,中国智能手机电商市场显著提升。
根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
9月1日至10月21日,手机销量达到1451万台,同比增长15%;与此同时,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35%,增速远高于销量增速水平;均价达到4468元,同比增长18%。
分价格段来看,4000元以上高端价位段表现尤为亮眼——同比增长52%,增速远高于整体市场水平。相比之下,4000元以下销量规模同比下降2%,整体来看中国手机市场,尤其电商渠道高端机升级切换趋势明显。
![]()
苹果下沉与安卓上攻,攻守易位,
安卓与鸿蒙迎来高端空间机会
截至10 月 21日,iPhone 17 新品对比上一代,内部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标准版、Pro、Pro Max 占比分别为26%、28%、46%,相比 iPhone 16 同期(12%、35%、53%),标准版提升约 14个百分点;而 Pro 与 Pro Max 均略降7%。在Pro系列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标准版的重心明显下沉,对手机高端市场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
相比之下,小米 17 系列加强在6000+价位段的布局:
其标准版、Pro、Pro Max 占比分别为13%、42%、45%,与上代 小米 15 系列(62%、38%、0%)同期相比,17 Pro 占比提升 4%,而Pro Max 版本相对站稳6000+价位,进一步开辟高端价位新的细分市场。
在苹果下沉与安卓上攻的竞争形势下,苹果在4000–6000 元份额上升了12%(主要由 iPhone 17 标准版推动),值得注意的是iPhone Pro 系列整体提档,使得6000-8000元出现暂时的空缺,这也为安卓和鸿蒙品牌的高端突破创造了窗口期。
与此同时,小米凭借17系列在6000-8000元的快速增长,份额提升了15%,苹果和安卓在高端机4000-8000元市场攻守易位的局势正在形成。
![]()
智能手机与智能手表生态联动强化:
高端机周期带动穿戴品类同步增长
随着 iPhone 17 系列销量的快速攀升,苹果在高端智能手表市场的强劲表现也带动了其生态产品的同步提升。
根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
2025年9月智能手表市场销量177万台,同比增长22%;销售额同比增长36%。在智能手表品类中,苹果销量同比增长 92%,其市场份额提升了4%。
这一增长也展示了智能手表与高端智能手机在高端生态上的高度联动。
数据显示在智能手表500元以上的高端市场中,手机厂商品牌的占比随着价格提升而逐步增长,其中:
500-1000元手机厂商品牌占比为69%,
1000-2000元则达到了83%,
而2000-3000元更是达到92%。
随着手机与穿戴生态的绑定日益紧密,未来每一轮旗舰手机的更新,都可能同步带动穿戴品类的增长,对安卓与鸿蒙穿戴品类的打造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
![]()
形态重构趋势:在厚度、续航与设计中寻找新平衡
随着手机产品性能与设计逐渐趋同,高端竞争的方向之一有可能是形态创新。
根据Sandalwood中国电商监测数据显示,4000 元以上高端机的形态特征正在变化:
8–9mm 厚度机型稳定在 71%,
<8mm薄机略升至 25%,
>9mm 厚机略降至 4% ,
说明行业整体并未有明显追求轻薄的趋势,而是在“手感与功能”之间重新寻找平衡。与此同时:
高端机(包含iPhone)6000mAh 以上电池机型占比上升至 11%,
5000–6000mAh 达到 42%,
而5000mAh以下占比由80%下降至46%。
显示厂商正在以更大电池和更强性能回应用户对续航的需求。重量分布也出现同步变化:
220g以上机型从47%下滑至42%,
200–220g 机型由 16% 升至 29%,
200g以下轻机型比例下降至 29%。
进一步印证了厂商寻找平衡的趋势。
![]()
结语:在这一整体趋向中,各品牌的创新路径逐渐分化。苹果选择逆向突围,推出iPhone Air,以极致轻薄重新定义直板机的手感体验;小米在17 系列上引入背屏设计,强化个性化交互;荣耀则以可伸缩摄像头和语音交互探索“具生命感”的新形态。厚度、续航与重量的此消彼长,正让高端手机的创新回归到形态本身——在趋同的硬件框架中寻找新的设计平衡与差异化表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