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鸡蹄响致富曲,粮油夯实振兴基,油茶拓宽增收路。近年来,四川省剑阁县立足“小镇也要有担当,小镇也能有作为”的发展信念,坚持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扎实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通过农旅融合、产业链延伸和品牌打造,不断强化“绿色”“有机”两张名片,重点发展土鸡养殖、优质粮油和特色油茶三大主导产业,有效串联起一条富民增收的“金链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产业活力。
土鸡养殖:林下散养托起“金袋子”
“我们选用红羽、大冠、青脚、腿型修长的纯正剑门关土鸡,坚持原粮喂养、林下散养。”演圣镇天马村绿麟家庭农场的涂小红介绍,养殖过程中还辅以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等中草药熬水配料,有效增强土鸡免疫力。
![]()
喂养土鸡。剑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以绿麟家庭农场为示范,演圣镇积极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林下养鸡,成功打造剑门关土鸡“丰园小红鸡”养殖示范基地。借助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该品牌土鸡和绿壳土鸡蛋远销成都、绵阳、广东等地,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2025年,基地可实现年出栏土鸡10万羽、产绿壳蛋40万枚,年销售额突破2300万元。
“跟着大户干,技术有指导、销路有保障,收入更稳定。”天马村村民李大哥感慨道。近年来,演圣镇创新推行“示范引领户+养殖大户+分散小户”发展模式,依托家庭农场和18家养殖大户,实行“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机制,带动20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土鸡养殖,户均年纯利润超过2万元。“丰园小红鸡”真正成为群众增收的“金袋子”。
优质粮油:良田沃土孕育“金珠子”
“浅丘平地少,山上水难找”,曾是演圣镇农田的真实写照,也成为群众心头之困。为改变这一现状,该镇累计投入3050万元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小田”变“大田”,有效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
![]()
烘干仓储中心。剑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始终把粮油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盘’,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项目招引,推动优质粮油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演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刚表示。2023年,该镇建成日处理80吨的烘干仓储中心,有效解决粮食产后处理难题;同时引进四川稻满香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规模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成优质粮油示范片。2025年,示范片大春作物喜获丰收,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稳步提升,实现总产值334万元,业主信心倍增,群众共享发展红利。
“家里8亩多地流转给稻满香,一年流转费2800多元,平时在基地务工还能再挣8000多元,一年下来净挣1万多元。”亭坝村二组村民冉莉高兴地说。
特色油茶:荒山披绿走出“金路子”
“目前已建成600亩油茶产业园,二期1000余亩扩建工程正加快推进,力争2026年上半年建成2000亩产业园。”谈及油茶产业发展,演圣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田兴标信心满满。
演圣镇积极突破传统种养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探索“农民增收、集体增资、产业增效”的新路径,以产业链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如果说土鸡是“富民果”,粮油是“压舱石”,那么油茶就是该镇在荒山中开辟的“绿色新赛道”。
![]()
油茶产业园。剑阁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针对油茶生长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我们创新推行‘油茶+中药材’套种模式,在缓坡和平整林地间作丹参、板蓝根、芍药等药材,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降低管护成本。”业主赵金才表示,“套种模式让产业园效益倍增,预计药材一项可增收近5万元。”
“农闲时在油茶园务工,今年已经挣了6000多元,顾家、增收两不误,这样的好事上哪找!”金刚村张阿姨喜笑颜开。2025年,演圣镇累计流转林地1800余亩,支付流转费54万余元;提供临时岗位7000余个,发放务工收入70万余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2万元,昔日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
秋风送爽,如今的演圣镇,鸡鸣阵阵、田畴叠翠、油茶苗壮,三大产业交相辉映。“剑南绿色小粮仓,生态畜禽示范镇”的美好愿景,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逐步成为现实。(陈斌、陈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