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家之间,登门拜访最忌讳带4样东西,这是规矩
一、那套茶具
老张的手机在茶几上“嗡”地一震。
是女儿发来的消息:“爸,亲家明天到,阳台那几盆茉莉记得搬进屋,别冻着了。”
老张回了句“知道”,声音闷闷的。
厨房里,老伴正在把新腌好的糖蒜往玻璃罐里装,空气里那股子酸甜气,混着窗台上茉莉的隐约香气,倒是织出一片寻常日子的暖意。
他想起三年前,亲家头一遭正式登门的前几天。
老伴恨不得把地板擦掉一层皮,连女儿那架多年不动的旧钢琴,也仔仔细细罩上了一块崭新的蕾丝布。
老张自己呢,打听到亲家公是做茶叶生意的,心里便打了鼓,觉得不能露怯。
他跑了好几个茶具市场,最后咬牙买下一套价格不菲的仿汝窑天青釉茶具。
付钱的时候,手心里的汗濡湿了攥着的手帕。
结果那天,亲家公随手带来的礼物,是一套看起来就价值不菲的鎏金紫砂壶。
老张心里那点显摆的心思,瞬间被比了下去,成了沉甸甸的自惭形秽,闹得他接下来小半个月都吃不好睡不香。
直到女儿后来无意中说破:“爸,你别把那壶想得多金贵,那是人家客户抵债来的东西,他们自己还嫌占地方呢!”
老张愣了半天,摇头失笑。
当晚就给亲家公去了个电话,话说得实在:“老哥,往后咱们不来这些虚的,你家腌的萝卜干,我家酿的桂花蜜,比什么都强。”
二、饭桌上的一句话
去年中秋,两家人一块吃饭。
亲家母给儿媳夹菜,笑着说了句:“你这爽利劲儿,真随你爸。听说张老师当年批作业,埋在一堆本子里,人都瞧不见。”
满桌子人都笑了,老张也跟着咧咧嘴,心里却像落进一粒沙。
夜里躺在床上,他翻来覆去,推醒老伴:“你说,亲家母那话,是不是拐着弯嫌咱闺女不够勤快,家里收拾得不利索?”
老伴睡意朦胧地嗔他:“就你心思重,一句玩笑话也当真。”
后来女儿回来,老张旁敲侧击,女儿却笑着说:“爸,你想哪儿去了。我婆婆那是夸我,说我现在工作家庭都能顾上,比我妈当年还能干呢!”
老张这才把心里那粒沙子吐出去。
再到周末聚会,他主动给亲家公斟上酒,自嘲道:“说我闺女随我?她收拾屋子的本事可比她妈差远喽!”
亲家公哈哈一笑,拍着他肩膀:“闲话随风过,孩子们自己把日子过好了,比啥都强。”
打那以后,两家似乎有了默契,话摊开说,那些家长里短的弦外之音,听了也就听了,不当真。
三、一本划满线的书
小孙女出生后,亲家来得更勤了,常提着进口奶粉、新式早教机。
真正的摩擦出在孩子的百天宴上。
亲家母抱着胖乎乎的孙女,喜欢轻轻地摇晃着哼小曲,儿媳看见,急忙上前阻止:“妈,医生说了,小婴儿不能摇晃,对大脑不好。”
老人的笑容僵在脸上,手臂讪讪地停住,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那天晚上,女儿在电话里跟老张抱怨,声音带着委屈:“爸,我不是嫌弃婆婆,我是怕老方法不科学,对孩子不好。”
老张没多说什么,翻出女儿买的育儿书,找到“婴儿颈部保护”那几页,用笔仔细勾画出来。
周末亲家来时,他泡上茶,像是随手把书摊开在茶几上,指着一处说:“老哥你看看,现在养孩子讲究是真多,咱们那会儿的老经验,有些得更新啦。”
没想到,下一次亲家母再来时,竟从包里掏出个小笔记本,翻到一页,虚心地问老张老伴:“妹子,你看我记的这样抱娃,姿势对不?”
更让老张心里一动的是,有次小孙女哭闹,亲家母分明心疼得想伸手,却硬是忍着,只在一旁小声念叨:“得信科学,疼娃也得信科学。”
四、茉莉花又开了
如今亲家来访,常常是提一袋刚买的草莓,或者拎条鲜鱼,就敲响了门。
饭桌上,聊孙女又学会了什么新词,聊退休金的变化,聊社区里新开的理发店,茶凉了也常常没人记得喝。
临别时,约好下回做梅干菜扣肉吃,楼道里的声控灯随着脚步声一盏盏亮起,又缓缓熄灭,像一串温暖的省略号。
老张在阳台上给茉莉花浇水,有些事忽然就明白了。
亲家之间走动,最怕的从来不是什么礼数不周,而是那份藏在心里的比较,那点无端的猜疑,那份固守旧习的执拗,还有那层功利算计。
那套曾让他手心冒汗的茶具,如今正被老伴用来泡她最普通的枸杞茶,杯壁上染着年深日久的茶渍。
窗台上的茉莉,花开花谢,香气却似乎一年比一年更沉静,更绵长。
关系到了真处,就像这茶,滋味清淡,却能经得起年月。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