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新乡市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新乡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进介绍“十四五”时期该市商务工作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
“十四五”以来,新乡市商务系统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扩内需、促消费、稳外贸、促投资为主线,坚持改革创新、实干为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奋力开创商务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扩内需、建体系、强流通,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市场主体优化升级。打造17个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23条特色商业街区及6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创建3家国家级绿色商场和10家省级平安商场,培育2家“中华老字号”、16家“河南老字号”。创建河南省首批品牌连锁便利店重点推进城市、全国生活必需品保供试点城市、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宝龙、万达等城市综合体引进7-ELEVEN、霸王茶姬3.0等多家区域首店。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成功创建河南省第二批示范步行街。物流体系日趋完善。搭建完成市级数字货运平台并顺利运营。建成四个快递区域枢纽中心。行政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达100%。县域商业提速发展。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长垣市、卫辉市、新乡县成功获批河南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示范市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十三五”末年均增长5.5%,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坚持强基础、育动能、拓市场,对外贸易逆势破局。
外贸体量实现突破。货物贸易进出口由“十三五”末的101.7亿元增长到153.9亿元,突破15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10.9%。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年均开展外贸政策培训20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信用保险、稳外贸突出贡献奖励、进口贴息等政策资金1.7亿元。发展环境不断优化。长垣市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高新区、牧野区获批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新乡市成功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外贸发展环境取得显著提升。市场主体不断壮大。外贸进出口实绩企业从“十三五”末的735家增加至2024年底的1029家,进出口1000万元以上企业从112家增加至220家,外贸主体活跃度稳居全省前3位。
坚持谋创新、广招引、强链条,招商引资提质增效。
强化制度引领。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出台《新乡市推进招商引资高质量发展意见》,建立新乡市招商引资项目预审评估制度,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程序,提高项目质效。创新招商方式。以产业链群培育为牵引,创新实施场景招商、资本招商、科创招商、平台招商、外资招商,提升招商实效。注重展会招商,举办高博会、百泉药交会、预制菜国际博览会等高质量展会13场,一大批优质项目成功签约。强化外资招引。建立欧洲、日韩等外资专班和外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利用外资的洽谈、签约和落地各环节工作。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河南平和滤清器有限公司、华润电力有限公司利润再投资2908万美元。“十四五”以来,全市新设外资企业152家,居全省前列。
坚持建平台、拓空间、优环境,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深入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成功获批全省首批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累计复制推广国家、省级层面制度创新成果341项,已落地238项。中原农谷“创新中心+域外基地”全链条种业创新模式入选河南自贸区第六批最佳实践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全面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际经贸规则,新乡化纤成为全省首家RCEP经核准出口商。通道建设持续加强。设立运行保税仓3家,数量全省第一。常态化开行国际班列329列,货值超7亿美元,货物运输量超36.9万吨。新乡成功纳入中新国际贸易陆海新通道集散地建设规划,成功获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新乡内陆港及新乡经开区公用型保税仓正式揭牌,与山东港口集团共建内陆“无水港”。国际化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专项方案。全面贯彻《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落实管理制度,完善处理机制,持续优化制度。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该市“市场开放度”指标跃升至全省第2位。
河南法治报记者 穆黎明 实习生 卢一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