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渝大地,山川纵横,大江奔涌。重庆这座生长于山峦皱褶间的超大城市,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其城市治理的创新实践经验,频频进入中外主流媒体视野,成为观察中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窗口。
中外媒体不仅观察着这座城市的日新月异,更实地走进大街小巷,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
《人民日报》、央广网等国内权威媒体与乌拉圭《共和国报》、英国《卫报》等境外媒体不约而同地聚焦于此,解码这座山水之城的治理密码。
央视《中国新闻》报道2025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
多国嘉宾点赞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
让我们透过中央级与境外媒体的镜头,一览重庆城市治理背后的温度与智慧。
央媒聚焦:精细化治理的重庆答卷
城市治理创新
科技赋能多元共治
《人民日报》在报道《重庆:城市更新促发展 山城蝶变惠民生》中谈到:“重庆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实现问题发现更及时、响应处置更高效。”作为全国首批“城市大脑”试点城市,重庆建成覆盖市、区、街道三级的智能治理平台,交通拥堵预警、井盖位移监测、高空抛物识别等场景已实现自动化响应。
![]()
《人民日报》(2025年9月28日 第12版)
中国建设新闻网聚焦机制创新:重庆在全国首创省级“党委政府双主任”城市治理委员会,统合45个部门、41个区县,形成“大综合一体化”治理格局,并创新开展“城市治理金点子”活动,将市民建议转化为42个落地项目(如驿路口袋公园),实现全民共建共享。
![]()
中国建设新闻网2025年10月28日报道重庆城市治理机制创新与实践。
微更新大民生
火气中的幸福感
《人民日报》报道:“重庆坚持‘小规模、渐进式、可持续’的城市更新理念,不搞大拆大建,注重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背街小巷整治、老旧电梯加装、坡坎崖绿化美化……一个个“微更新”项目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半径。
![]()
龙洲湾公园坡坎崖绿化美化。冯亚宏 摄影
金台资讯描绘涂鸦街的治理蝶变:九龙坡黄桷坪涂鸦街摒弃“禁止涂鸦”旧模式,创新绘制三色“涂鸦地图”分区治理:红色区(杨九路)保护艺术精品,黄色区(邮电支路)开放学生创作,蓝色区(龙吟路)满足游客自由表达,从对立走向共生。
![]()
九龙坡区黄桷坪涂鸦艺术街。
金台资讯关注城市细节彰显精细化管理:报道了黄桷坪通过挖掘“边角料”建小微停车场解停车难、分类施策推进“三无”楼栋垃圾分类、点亮背街小巷路灯守护“民生路”等务实举措,于细微处展现治理温度。
留住文脉乡愁
治理中涵养城市灵魂
《人民日报》点赞文脉保护中的“新活力”:重庆在治理中落实“老城不能再拆”,活化利用重庆仪表厂等老厂房(变文创园吸引140余企业,年产值12亿)、历史街区,让“旧空间焕新活力”。观音桥商圈片区改造探索“政府+市场+居民”模式,破解商圈社区“温差”,打造“商圈后巷”示范。
央视新闻曾深入磁器口、金刚坡等地采访,展现重庆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化利用并重的做法。《光明日报》评论道:“重庆在城市更新中坚持‘留改拆’并举,既改善了人居环境,也延续了巴渝文脉。”
国际视角:赞叹立体之城的治理魅力
城市建设的奇迹
![]()
重庆城市立体景观。
新加坡《海峡时报》评论:重庆约3/4的辖区被山地覆盖,城市规划者克服自然障碍、另辟蹊径,造就了复杂的多层次城市景观。在因地制宜谋发展、合理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庆堪称超大城市治理的典范。
乌拉圭《共和国报》将重庆视为“一座以设计打破现实规律的中国城市”。报道称其“层叠交错的街巷建筑和可持续的交通体系”带来了“视觉与认知的双重震撼”,赞叹“钢筋水泥被山峦温柔环抱,列车静静穿行其中”的和谐共生。
英国《卫报》毫不吝啬地形容重庆是其“眼中的世界奇观”,因其“多层次建设的庞大城市”和地形上的独特性。报道特别提到李子坝地铁站已成全球游客“打卡”热点,社交媒体上关于重庆日常通勤“垂直疯狂”的视频浏览量惊人。
社区改造的全球典范
![]()
民主村。
波兰《论坛报》主编尤里安·莫尔达尔斯基在民主村社区实地参观后赞叹:“在波兰,我们也需要更多像民主村这样由政府组织规划,致力于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地方。这里的社区设施、公共服务以及邻里氛围,为居民创造了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值得我们学习。”
![]()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民主村社区,外国媒体记者与居民互动。龙帆 摄影
瑞士记者协会前主席、日内瓦州议会议员居伊·梅坦更是高度评价民主村改造为“绝佳范例”:“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巧妙运用新技术,让整个社区既充满历史韵味,又向未来开放,极大地提升了民众的生活便利性,这一点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环境治理的启示意义
在梁平双桂湖湿地公园,埃塞俄比亚“繁荣”报业公司高级编辑特费拉·德米西直言:“中国生态环境治理成果令人赞叹。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让更多人了解这里的发展成果。”
![]()
外媒嘉宾在重庆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参观。林子涵 摄影
所罗门广播公司伊丽莎白·萨德认为重庆“把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结合起来的做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对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有参考价值。
![]()
《人民日报》(2024年10月16日 第17版)
中外媒体笔下的重庆城市治理,已不仅仅是地方经验,更成为可供全球城市借鉴的“山城方案”。
这印证了重庆始终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在创新与传承、秩序与活力、发展与保护间,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之路。
来源 | 重庆城市治理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本公众号推送的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源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且已标注具体来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