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水老城区,有一条充满烟火气的千年古街——通济街。而坐拥这条街与周边18个小区的通济街社区,最近迎来了一份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全国“敬老文明号”。这个有着800多名60岁以上老人的社区,究竟有何“幸福密码”?又是如何将敬老爱老从一句口号,变成一幅幅生动温暖的生活图景的呢?跟小编一起,走进通济街社区听听他们的故事。
一声问候,敲开老人“安心门”
“马爷爷,今天身体怎么样?需要买点什么菜吗?”上午9点,通济街社区志愿者王青兰准时敲开了居民马健的家门。这种“定期探访”,已成为社区里一道温暖的风景。
![]()
“他们隔几天就来一次,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今年77岁的郑兰英老人激动地说,她的两个儿子常年在外地工作,家里线路坏了、门把掉了,这些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是老两口的难题。“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志愿者就上门帮忙。有他们在,我们心里特别踏实,感觉孩子就在身边。”
![]()
然而,社区的守护远不止于此。面对辖区内的困难老人,社区还亮出了“智防”法宝——创新开通“智能云总机”,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定时智能呼叫。“只要老人接起来‘喂’一声,我们就知道他们是平安的。万一没接,我们会立即直接上门察看。”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个小小的“云总机”成为守护老人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一方天地,托起生活“快乐圈”
下午1点半,通济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里传出阵阵笑声。78岁的倪青岛老人刚结束上午的“地书”练习,正和棋友在楚河汉界间酣战。“现在这里是我们的‘据点’,打牌、下棋、聊天,每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
在这里,老年生活远不止于传统的棋牌。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七届的重阳节老年趣味运动会,是每年最受期待的活动。所有比赛项目都由老人们“票选”而出,从裁判到运动员全是社区的老年居民,真正实现了“我的赛事我做主”。
![]()
更“潮”的是,社区还开设了智能手机培训、防诈小课堂、桌上冰壶球等课程。“我们老年人也要跟上时代嘛!学会了用微信,不仅能跟孩子视频,还能在网上看养生知识,日子一点也不闷。”正在学习使用手机支付的老人们自豪地展示着他们的学习成果。
![]()
从旗袍走秀到朗诵培训,从防诈课堂到桌上冰壶球,社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年龄真正成了一个数字。
一抹余晖,照亮社区“治理路”
在通济街社区,敬老不仅仅是“为老服务”,更是“与老同行”,让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在社区治理中焕发新的光彩。
下午2点,社区活动室里,退休老干部赵明才正在给孩子们讲述雷锋的故事,讲到动情处,眼中闪着光芒,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能给孩子们讲讲过去的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我退休后觉得最有意义的事。”赵明才说,社区搭建的舞台,让他的晚年生活充满价值。
![]()
在这片舞台上绽放光彩的,远不止赵明才一人。在通济街社区,60个居民小组长中70%都是老年人,他们是社区与居民之间最坚实的桥梁。
今年69岁的陈芝兰就是其中一员。作为居民小组长,她与老伴都是社区资深志愿者,发放通知、组织活动、调解矛盾……辖区内大多是老旧多层住宅,没有电梯,她上上下下爬楼成了家常便饭。“我们虽然退休了,但还能为街坊邻居做点事,这心里啊,比吃了蜜还甜!”
![]()
“老人是社区的宝贵财富。”通济街社区党总支书记郭晓娟动情地说,“我们的目标,不仅仅是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而是要通过‘生活关爱、健康保障、精神关怀、社区治理’四位一体的服务,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老有所为’的跨越。”
记者 | 陶燕燕
素材来源 | 溧水区民政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