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体检报告上写着“双肺多发结节,50-60个,最大的1.3cm”,医生直接说“都是癌,没法手术”,你会怎么办?
![]()
这不是假设,而是33岁李女士的真实经历。
李女士是湖北武汉人,平时身体就不太结实,容易感冒,胃口也不好,吃多了就不舒服,所以一直比较瘦。2024年2月,她又一次感冒了,但这次特别奇怪,换了几家诊所,药吃了不少,咳嗽却一直没好。
在家人的催促下,2024年4月,她去了武汉市人民医院做检查。CT结果出来了——肺部有结节。医生建议手术切除,家人不放心,又带她去了上海肺科医院做了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报告显示是“原位腺癌”,而且没有基因突变。
![]()
本以为切掉就没事了,按时复查就行。没想到,2024年11月,李女士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复查时,CT结果显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结节,考虑多原发肺癌早期阶段。医生告诉她,肺里结节多得数不过来,至少50-60个,根本没法手术。
这个消息让全家人都懵了。
为了确认诊断,李女士又去了重庆新桥医院,找到胸外科专家戴教授。教授看了片子直接说:“不用做穿刺了,这一看就是微浸润性癌。”
面对这样的结果,李女士和家人的心情跌到了谷底。
2025年4月26日,李女士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长。她说:“现在手术做不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化疗对多发结节效果都不确定。医生们说,现在能稳住就是最好的结果,但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因为结节实在太多了,而且都是恶性的。”
袁希福院长仔细分析了她的情况,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单个结节如果是恶性的,切掉可能就解决了。但多发结节就像地里撒了种子,到处都是,手术刀根本切不完。而且每做一次手术,肺就受损一次,身体会更虚弱,结节反而更容易复发。”
![]()
袁希福院长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结节本身,而在于产生结节的“体内环境”。他给李女士开了调理的药方,重点改善她的身体内部环境,防止结节继续发展。
四个月后,2025年8月4日,李女士在湖北省肿瘤医院复查,结果显示:两肺多发结节,较前无明显变化。更让人欣慰的是,她的癌胚抗原数值只有0.559(正常值小于5)。
医生告诉她,从检查结果看,结节已经基本稳定了,建议她继续坚持现在的调理方案。
复诊时,袁希福院长对李女士说:“中医更注重调理身体环境。你这一年来,从咳嗽到结节,再到确诊癌症,其实是身体在不断提醒你内部环境出了问题。如果只盯着消结节,不改善内环境,就算暂时控制住了,以后还会再长。所以要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让脏腑功能恢复正常。结节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自然就不会再变大、再增多了。”
![]()
“就像种地,地里长满了杂草,光拔草是没用的,关键是要改良土壤,让土壤不再适合杂草生长。你之前总是咳嗽、没力气,其实就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表现,这些问题不解决,结节就很难稳住。”
如今,李女士仍在坚持调理,虽然前面的路还长,但至少已经看到了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