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2025(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基础资源大会上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5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用户规模达5.15亿人,普及率为36.5%,用户规模呈爆发式增长。
人工智能产业呈爆发式增长。10月27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会议强调在科技创新协同上,山东将联合共建人工智能实验室、创新应用中心、标准化工作组及国际科技成果转移平台,打通研发与转化链路;在数据开放流通上,聚焦跨境交易、公共数据开发利用、高质量数据集打造等领域交流合作,构建安全高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在产业赋能应用上,在化工、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切实让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惠及产业与民众。
超前的产业布局和跃升,让人工智能赛道更加宽广。各种发展前景与完备的产业体系,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研发、生产、应用等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力保障。截至2025年4月,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达157.6万件,占全球申请量的38.58%,位居全球首位。目前山东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牢固,集聚人工智能骨干企业1124家,相关产业规模占全国9%,已初步形成全产业链布局。尤其是信息技术产业年营收超3000亿美元,海尔、海信等4家企业跻身中国电子百强前15名,浪潮集团的AI服务器全球市占率连年居全球首位。智能算力更是领先,占比超51%,获批国家智算云服务试点,作为北方大型国际通信枢纽和“双枢纽”省份,运力指数居全国第三。
国产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赋能,为用户打开了效率之门。一方面,超九成用户首选国产大模型。随着国内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日趋成熟,用户体验明显提升。国产大模型在本地化服务、数据安全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够更好地贴合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另一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各领域发展提质增效。其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探索实践日趋深入。截至2025年8月,我国累计有538款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完成备案,263款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或功能完成登记。在教育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可以作为教学助手,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习效果;在医疗领域,AI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护理病人等。这些多领域的应用,吸引了不同领域的用户使用,进一步推动了用户规模的增长。
因此,5.15亿人不仅共同见证了人工智能赛道上的“中国速度”,更见证了中国在“AI+”领域保持领先的发展新成果。有此“中国速度”加码,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航程中必定会有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文/张瑾)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