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古代帝王用活人陪葬,那活人在墓穴中能活多久?或许出乎你的意料

0
分享至

说起古代帝王的排场,那真是皇权至上。活着的时候要锦衣玉食,死了以后也得风风光光。

可问题是,这种风光,往往是踩着别人命堆起来的。活人陪葬,说得好听点是“随葬人”,说得直白点,就是活埋。

别看现在我们说得轻巧,千百年前,真有人被关进墓室,眼睁睁看着墓门被封死,黑暗、憋闷、绝望,一步步吞噬身体和意志。

有人坚持十几天,有人几天便没了气息,到底能活多久?这可不是拍影视剧,靠的是空间、空气,还有那点点运气。



殉葬制度不光血腥,还带着强烈的时代烙印。有的陪葬者是后宫妃嫔,有的是工匠奴仆,有的甚至是战俘。

这些人进了墓穴,命就不再是自己的了。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让人背后一凉的话题:那些被活埋的人,到底能撑多久?

墓室里的“空气账本”,怎么算都亏

别看帝王的陵墓盖得一个比一个大,可再大也不是活人住的地儿。门一封,变成密闭空间,空气这一项就成了决定生死的关键。



密闭空间能储存空气量是有限的,300 平方米墓室若高度为 3 米,体积仅 900 立方米(90 万升)。

听起来不小,但真关进去上百号人,那空气压根儿不够分。按学者们的估算,如果一百个人一起被封进去,理论上能撑个五天,可这是理想状态。

现实可比实验残酷多了,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呼吸会加快,心跳会飙升,耗氧量是平时的几倍。再加上墓室里的空气不流通,二氧化碳一点点升高,人很快就会昏厥。

有研究指出,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 5% 时人会出现头晕、呼吸困难;达 10% 时会迅速昏迷;超过 20% 则可能在数分钟内死亡。



而且,墓室里不可能只有人。要是陪葬的还有马匹、狗、家具、金银器,那占的空间和耗的氧气就更多。

几天下来,空气被抢光,活人也就变成了死人。

历史书里记录过一些极端的案例,春秋时期某位诸侯给女儿下葬,殉葬人数多达百人。

墓门封死四天后,还能听到里面的哀嚎声。有人猜测,那里面可能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听着瘆人,但也反映出一个事实:死得慢,不一定是好事。

有命陪葬,没命公平:身份决定生死方式

说到殉葬,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帝王妃子跟着下葬,其实远不止这些。



从奴仆、战俘到工匠、乐师,几乎所有阶层的人,都可能沦为陪葬者。而不同身份的殉葬方式,也大不一样。

皇帝的妃子,很多时候是活着被送进墓里的。

朱元璋驾崩时,四十余名妃嫔被灌毒酒后送入孝陵。但《彤史拾遗记》记载的"宫人十数人"未被赐死,这些幸存者在墓穴中经历了更漫长的死亡过程。
根据墓室结构推算,其内部容积约150立方米,18人同时存活时,氧气将在12小时内耗尽。
考古人员在孝陵周边发现的13具女性骸骨,还在她们身上发现了明显的挣扎痕迹,有人指甲都掰断了,墓壁上还有抓痕,经鉴定死亡时间相差不超过4小时,印证了这种集体窒息的场景。

即便是干活的工匠,都没有那么一丝“翻盘”的可能。帝王陵墓多采用 “封门石 + 铁水浇筑” 的密封方式,工匠难以预留逃生通道。



战俘的命运就更惨,早期的商代,流行“羌祭”,也就是把战俘肢解后陪葬。到了周代,开始用木俑代替人,这才算是人道了一点。

这种变化,表面上看是技术进步,背后其实是文明意识的觉醒。

但即便到了明清,活人殉葬依旧存在。虽然数量少了,形式也变了,但“制度性活埋”仍然时不时冒出来,就像一根旧社会的尾巴,甩也甩不掉。

从皇家规矩到人道觉醒,殉葬制度的退场

活人陪葬这种事,说白了就是封建权力的极端表现。但再强的制度,终究也挡不住人心的觉醒。



明英宗在位时,亲自下了一道遗诏,废除殉葬。他的母亲出身宫女,这让他对宫中女性的命运格外敏感。

正是这种共情,成了推动制度转折的关键一步。从那以后,明清两代殉葬逐渐减少,到了清末,基本已经不见了。

中国不是唯一一个经历殉葬风潮的国家,印度曾有“萨蒂制度”,寡妇要跟丈夫一起火化;美洲玛雅文明也搞人祭。

后来,随着启蒙思想传播,人权意识觉醒,全球范围内,这些制度都被逐步废除。

如今的中国,早已是文明法治社会。考古工作者在挖掘古墓时,往往会专门为殉葬者设纪念墙,不再只记得帝王的丰功伟绩,也开始为那些无名死者发声。



比如兵马俑博物馆,就设立了殉葬者纪念区,提醒人们不要忘记那些沉默的牺牲。

复旦大学的团队通过DNA复原技术,重建了部分殉葬者的面貌。曾经的“陪葬品”,有了自己的名字、面孔和故事。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对个体尊严的还原。

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也把殉葬制度作为批判性案例进行讲解。目的不是渲染恐怖,是让年轻一代知道,文明的进步就是从尊重生命开始的。

中国还作为重要成员,参与制定了《世界文化遗产伦理公约》,明确反对美化殉葬行为。

这说明,我们不仅在反思历史,也在为全球文化遗产的未来出谋划策。



古墓深处的回音,今人听见了吗?

几千年前,那些活人被推进墓穴时,或许从没想过,几千年后有人会记得他们的存在。可今天,我们确实听见了那段被尘土掩埋的历史。

殉葬制度的确曾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不该成为文明的骄傲。

对它的研究,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为了重演,而是为了警醒。每一段沉重的历史,都是文明成长的脚印。

从幽暗墓道到博物馆展柜,从帝王命令到公民教育,历史已经走过了漫长的路。而那些陪葬者的悲剧,也早已转化为文明前行的动力。



今天我们站在阳光下,能坦然地说出“活人陪葬”的残酷,那是因为我们已经走出了那个时代。真正的告别,不是遗忘,是铭记与反思。

这,就是文明的回响,也是未来的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王玉雯的胸型有多好看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0-22 07:37:39
“焦虑阿姨”火了:广州五套房,儿子啃老不结婚!没收手机去下乡

“焦虑阿姨”火了:广州五套房,儿子啃老不结婚!没收手机去下乡

荷兰豆爱健康
2025-11-03 12:29:55
不敢认!“这还是李宗伟?”43 岁近照引热议!

不敢认!“这还是李宗伟?”43 岁近照引热议!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03 12:28:01
印尼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废铁”。

印尼怒了,说是买战斗机,结果花了2000多亿,最后拿到“废铁”。

百态人间
2025-11-03 16:23:03
九旬李明启谈到容嬷嬷为自己发声:我是个好人,当年属于救场行为

九旬李明启谈到容嬷嬷为自己发声:我是个好人,当年属于救场行为

蜜桔娱乐
2025-11-03 16:30:18
小吊牌藏着“利润剪刀差”:高端服饰定价倍率超10倍

小吊牌藏着“利润剪刀差”:高端服饰定价倍率超10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3 21:27:21
她是宇航员武飞的妻子,画一幅画送丈夫上太空,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她是宇航员武飞的妻子,画一幅画送丈夫上太空,娶一个贤妻旺三代

凡知
2025-11-03 16:54:54
罕见!"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被055编队横切?

罕见!"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在黄岩岛,被055编队横切?

兵国大事
2025-11-04 00:05:08
香港女警因颜值爆火!曾参演TVB,真实身份引全网惊叹!

香港女警因颜值爆火!曾参演TVB,真实身份引全网惊叹!

港漂圈
2025-11-03 20:20:13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亮剑》20年后,两位演员遗憾离世,漂亮的“秀芹”低调嫁人

三楼的猫头鹰
2025-11-02 15:31:48
太空吃播上线!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烧烤

太空吃播上线!中国航天员在太空吃烧烤

极目新闻
2025-11-03 22:26:57
十年磨一剑,美国人搞出了杜绝酒驾的工具?

十年磨一剑,美国人搞出了杜绝酒驾的工具?

差评XPIN
2025-11-03 00:08:16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面相又变了,50岁赵薇近照曝光婚礼上用心打扮,却走不了回头路

洲洲影视娱评
2025-11-03 18:18:49
炸裂!香港六旬男女在码头做不雅行为被捕

炸裂!香港六旬男女在码头做不雅行为被捕

观威海
2025-11-03 16:42:10
白鹿大概率不会拍戏了,不是因为没热度,而是因为她可能快垮了

白鹿大概率不会拍戏了,不是因为没热度,而是因为她可能快垮了

林木体育解说
2025-10-13 14:15:56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全红婵首战比赛,恩师何威仪紧跟婵宝身后,陈若琳一脸宠溺看婵宝

阿纂看事
2025-11-03 10:54:52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美国称:中国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国淘汰4000年的东西他们还在用

叮当当科技
2025-11-04 04:50:16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翁青雅道歉后,真实学历被扒,朱珠客套回应,饶雪漫留言意味深长

鋭娱之乐
2025-11-02 21:02:17
李湘万圣节被模仿,面对询问不回应,身穿黑色系,依旧遮不住富态

李湘万圣节被模仿,面对询问不回应,身穿黑色系,依旧遮不住富态

大昆说台球
2025-11-03 22:06:32
2025-11-04 07:51:00
扶苏聊历史 incentive-icons
扶苏聊历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4629文章数 57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头条要闻

全世界静待美国最高法怎么判 特朗普突然改口"不去了"

体育要闻

开拓者官宣召回杨瀚森 队记解析核心原因

娱乐要闻

男导演曝丑闻 蒋欣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财经要闻

最新省市GDP:谁在飙升,谁掉队了?

科技要闻

余承东内部信:鸿蒙下一步要实现上亿覆盖

汽车要闻

环比增长28.7% 方程豹品牌10月销量31052辆

态度原创

手机
教育
时尚
家居
军事航空

手机要闻

苹果发布iOS 26.1系统 新增液态玻璃开关、滑动停止闹钟等特性

教育要闻

说课的八大技巧

这些才是适合普通人的穿搭!多穿基础款和半身裙,简约又得体

家居要闻

岁月柔情 现代品质轻奢

军事要闻

美总统威胁对尼日利亚动武 尼方回应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