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徐睿捷 通讯员 谢雪娇)一颗苹果大小的中纵隔肿瘤,深深侵蚀进16岁少女小月(化名)的左心房,心脏大血管与气管支气管同时受压,一次剧烈运动都可能引发她心跳骤停。面对这一罕见的急危重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胸外科付向宁教授团队迎难而上,在体外循环支持下,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拆“弹”补心手术,目前小月恢复良好,于10月30日上午顺利出院。
![]()
数月前,小月在国外研学期间突发晕厥,当地医院未能明确病因。家人心急如焚,带其辗转回国,慕名来到同济医院求诊。经全面检查,真相浮出水面:小月胸腔内长有一巨大中纵隔肿瘤,已严重侵犯心脏核心区域左心房,病情极为凶险。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生机,但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目前全球还未有全左心房切除及置换的报道。
![]()
“小月的肿瘤很凶险,左心房基本已全受侵蚀,手术不仅要彻底切除肿瘤,还要在心脏上‘精雕细琢’,把被侵蚀的左心房切掉并立即修复重建,每一步都险象环生。”付向宁介绍。
为攻克这一难题,付向宁团队集结肿瘤科、超声科、影像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小组等多学科专家,组成MDT诊疗团队,经过反复研讨和精密推演,最终制定了周详的手术方案。
9月23日,在多学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手术有条不紊地进行。由于肿瘤完全位于心脏后方且周围血供丰富,付向宁摒弃传统的正中开胸路径,选择从侧胸壁开胸,并于手术台上建立体外循环同时保持心脏不停跳,伴随着心脏的搏动在毫米级的狭小空间内精细操作,最终将肿瘤连同受侵蚀的左心房完整切除,并成功用小月自身心包重建整个左心房。经过近8小时的奋战,这颗深埋的“炸弹”被成功拆除,小月的心脏重新恢复了有力的搏动。
术后,小月在胸外科ICU团队的严密监护下顺利度过危险期,心脏功能恢复良好,不久便转回普通病房,重现灿烂笑容。
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一位花季少女的生命,更具深远的临床意义。同济医院多学科团队将体外循环技术、复杂纵隔肿瘤切除技术与自体组织心脏重建技术相结合,成功处理了累及心房的中纵隔肿瘤,突破了传统手术禁区,为同济医院打造疑难重症与手术基地添砖加瓦,为我国乃至全球处理同类复杂危重病例提供了宝贵的“同济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