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商贩管理难、圩镇秩序维护难,是当前不少乡镇提升人居环境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难题。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龙母镇摒弃简单驱赶、“一刀切”的传统做法,以“疏堵结合、精细管理、文化赋能”为思路,下足“绣花功夫”,逐步将曾经令人头疼的“乱摆卖”现象,转变为宜居宜业的圩镇新图景,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镇域治理新路径。
如今的龙母镇农贸市场
早已告别
以往业态混杂、摊贩占道经营的乱象
![]()
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功能分区与整齐有序的摊位布局。借助广东省典型镇培育的契机,龙母镇投入资金对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升级——科学划分肉类、水产、豆制品三大专业区域,设置29个固定档口,实现“业态归行、分区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业态交叉、卫生隐患等问题。此外,针对19户屠宰档口长期存在的“店外经营”问题,当地统一配置标准设施,推动商户从“占道经营”转向“规范入市”。“以前这里属于烂市场,大家都在外围摆卖。现在的市场环境好多了,既卫生又便于管理,大家买肉买菜也更放心。”商户杨福胜表示。
![]()
治理的关键在于“疏堵结合”。龙母镇并未一味采取“堵”的手段,而是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圩镇区域创新设置“临时摆卖区”,引导流动商贩集中规范经营,从源头上为他们找到“安身之所”,展现出基层治理不但有温度,还冒着“烟火气”。
![]()
值得一提的是,临时摆卖区还设置了以可爱“米福”形象为主题的温馨提示牌,用轻松活泼的语言进行劝导,让文明治理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商户吴家林说:“我从事这个生意2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别的街道摆卖。现在搬到这边更好,管理更规范、环境更卫生,摊位是通过抽签分配的,公平公正。”
![]()
为实现长效管理,龙母镇下足“绣花功夫”,组建起“值班组+应急队+社区干部+消防队”四方联动的管控队伍,每日在经营高峰期开展“地毯式”巡查。同时鼓励群众通过“电话反馈+随手拍”等方式举报乱摆卖和环境卫生问题,以“强巡查+广参与”双管齐下,严防问题反弹。龙母社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邓伟军介绍:“我们社区每天实施巡查监管机制,对占道经营行为进行劝导,引导商户养成入市经营的自觉和习惯。同时,通过设置统一的临时摆卖区、建立一户一档信息、组建临时商贩摆卖群等方式,及时推送信息、宣传政策。目前,龙母社区已统一设置64个临时摆卖摊位。”
![]()
从过去的“堵心路”到如今的“舒心街”,龙母镇通过一系列有力度、有精度、有温度的治理举措,实现了人居环境、民生就业与基层治理效能的多重提升,为“百千万工程”背景下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龙母实践”。龙母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黄苏波表示:“我们多次征求社区和商贩意见,充分兼顾民生需求与管理规范。临时摆卖区启用后,彻底解决了流动摊贩乱摆乱放问题,圩镇秩序显著改善。每逢圩日,这里商品丰富、秩序井然,既保障了商户的经营权益,也方便了群众购物,浓厚的烟火气赢得了商户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来源:龙川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