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8日,兰州财经大学50余名师生走进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敦煌风当代艺术馆,开展了一场深度融合文化传承与美育创新的研学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兰州财经大学传媒学院朱君毅教授主持,通过多元化的艺术体验与知名艺术家现场互动,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艺术馆:传统文化的当代化载体
敦煌风当代艺术馆馆长王洪涛先生介绍了艺术馆的基本情况。艺术馆作为甘肃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以敦煌文化为基石,融合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与数字技术,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文化枢纽。艺术馆设有开放式展厅、数字美育空间及公共教育区。“传统+科技”的展陈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沉浸式体验敦煌文化的平台,契合当代美育对多元化、互动性的需求。
![]()
王洪涛馆长介绍艺术馆基本情况
专家引领:多维解读艺术与文字之美
本次活动汇聚书画、文字、书法、摄影、朗诵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讲解,深化了学生对艺术本质的认知。
画家裴林安先生以“书画创作与欣赏”为主题,剖析了西方油画与中国国画在哲学基础、表现手法与审美取向上的本质差异。他指出,西方油画注重写实与光影,而中国国画强调写意与神韵,这种对比帮助学生建立起跨文化审美框架,理解艺术多样性的深层逻辑。
![]()
裴林安先生讲解国画特点
![]()
裴林安先生展示国画创作
书法家李牧石老师以“中华文字的起源与演变”为主线,从原始岩画的符号性、甲骨文的象形特征,到草书的抽象表达,系统梳理了汉字承载的文化基因。他特别强调,文字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文明演进的“活化石”,引导学生从书写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延续性与创造力。
![]()
李牧石先生讲解文字流变
书法家吕爱斌先生聚焦草书的动态美与节奏感,现场演示其笔法技巧与布局规律。学生通过近距离观摩创作过程,体会到草书“形散神聚”的美学原则,并在互动环节尝试提笔挥毫,感受书法作为心性修养的独特价值。
![]()
吕爱斌先生讲解并展示书法创作
跨界互动:美育与多学科的渗透共生
活动注重艺术与传媒、科技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呼应了“艺术+传媒”育人模式。
甘肃省摄影家协会李玉瑶主席结合影像创作,介绍如何通过视觉语言讲述敦煌故事;甘肃省朗诵专业协会张宁姨、朱小萍老师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示范,展现语言艺术与情感抒发的结合,引导学生思考“视觉-听觉”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互补性。
![]()
![]()
![]()
艺术馆设置的数字化美育空间,让学生通过短视频制作、H5交互设计等手段,尝试将传统敦煌元素转化为当代数字作品。这一实践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技术能力,更体现了美育在激发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
美育意义:从感性启蒙到人格完善
朱君毅教授在总结中指出,美育是“五育并举”的核心环节,承担着学科融合与人格完善的双重使命。美育通过艺术体验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弥补工具理性过度扩张带来的思维局限,推动逻辑与想象的平衡发展;深入理解敦煌文化、文字演变等传统精髓,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通过多元艺术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情感表达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实现“以美启真、以美扬善”。
参与学生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打破了课堂学习的边界,通过“听、观、演、创”的结合,深刻感受到艺术与文化的生命力。兰州财经大学将继续深化与敦煌风当代艺术馆的合作,拓展“敦煌文化+数字传媒”课程体系,定期举办非遗手作、数字艺术创作等工作坊,推动美育从“活动体验”向“素养内化”升级,为培养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持续动力。
(兰州财经大学商务传媒学院供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