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0月30日电 (记者尹星云)10月2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十四五”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国文化中心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褚建好介绍,“十四五”时期,积极发挥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工作机制优势,全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为处理好城市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北京经验”。此外,北京的琉璃河遗址目前已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前期工作正在全面推开。
坚持高位统筹。建立央地协同、市区联动机制,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推进申遗保护工作。将中轴线申遗保护纳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任务,通过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会议机制高频调度,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坚持法治保障。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构建了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制定实施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建立并完善了整体保护体系。以中轴线申遗有力带动重点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以及周边环境治理,太庙、天坛等文化遗产得到更好保护,正阳门箭楼、先农坛神仓院、庆成宫等文物建筑实现向社会开放。
坚持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建立起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聘请热心市民成为中轴线文化遗产监督员、志愿者,切实保障了公众参与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权利,吸纳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厚植民意基础,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数字孪生等科技手段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推动文物保护成果创造性转化。建立数字孪生中轴线,为中轴线遗产要素的监测、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空间数据底版。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设“数字中轴”,开创了数字化技术全程参与文化遗产申遗保护的先例。
“‘十四五’期间,我们以中轴线申遗为牵引,以‘一城三带’为抓手,在推动琉璃河遗址等其他重点文物保护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褚建好介绍,琉璃河遗址是我国发掘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内涵最丰富的西周封国遗址。为加强琉璃河遗址保护,北京市提出“将琉璃河遗址打造为北京下一个申遗项目”。2021年,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下增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项建设组,有力统筹推进相关工作。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公布实施,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大力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方案国际征集。持续开展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2021年出土的作册奂器组合中的铭文“太保墉匽”,实证了北京三千多年建城史;通过高精度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在国内首次重建商周考古领域的家族树,成为研究西周燕国家族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重要突破,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积极开展价值研究,目前已成功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申遗前期工作正在全面推开。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北京作为千年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优势,在加强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中展现新作为新担当。”褚建好表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