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晓丹
10月29日,烟台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抓改革创新 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会上,烟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副主任姜军介绍了在推进实施高质量全民参保的大背景下,烟台在工伤康复服务新模式以及提升工伤保险保障效能方面的探索。
姜军表示,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今年以来,烟台市紧紧围绕国家和省相关工作部署,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谋划,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伤康复试点改革。
“首先是制定了《烟台市工伤保险康复服务全面提升行动方案》,明确了发展思路和具体任务,为试点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南。”姜军表示。
此外,在全市60家医院建立了工伤康复早期介入机制,促进康复与医疗救治及时、有效衔接。同时,综合考虑工伤职工分布、医疗机构地理位置等,在全市范围内选取8家医院作为试点,将康复服务由住院康复向门诊和社区康复延伸,推广应用符合条件的中医治疗类康复项目,工伤职工可就近进行门诊或社区康复,既减少了职工康复成本,又节约了基金支出。“今年年底试点期结束后,将总结经验,逐步增加门诊和社区康复点位,让工伤职工能更加方便地就近康复。”姜军说。
工伤康复费用持社保卡可直接结算,简化了办事材料,提供了更便捷的经办服务。在协议医疗机构建立工伤专管员制度,为工伤职工提供“全链条”辅助服务,做好前端预防,做到培训宣教精准化;做好中端救治,通过流程优化,打通服务堵点;做好后端康复,助力职工回归社会。姜军说:“我们还在省内率先制定了协议机构管理办法,加强了对康复服务质量和费用的监管。”
未来,烟台市将继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深入推进工伤康复试点工作,重点在两方面发力。一是完善政策体系。拟订加强工伤康复治疗和结算工作的具体意见,细化管理、结算、评估等环节,使政策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二是打造示范平台。计划选择一家协议医疗机构作为基础,着力建设“工伤康复示范平台”。该平台将聚焦“预防、救治、康复”全链条服务,通过平台建设,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服务规范,逐步构建“预防在源头、救治有保障、康复高质量、回归无障碍”的工伤保险服务新生态。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