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律师是靠“勤”吃饭,每天随时随地大小班、跑案源,都是常态。
但你有没有发现,身边那些真正闷声发大财、年入100万+的同行,看着好像并没那么“苦哈哈”?甚至,还挺会“偷懒”的。
当然,这“懒”不是真懒,是懂得把力气用在刀刃上。
想知道他们是怎么聪明地“偷懒”,既轻松又赚钱的吗?
咱们往下聊,看看这些律师到底是怎么“偷懒”的。
01“懒得”服务所有人
不少律师,特别是刚开始或者感觉案源不够的时候,容易什么客户都想接。觉得有总比没有好。
但结果呢?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填满,很多时候是在处理一些回报不高、沟通成本巨大、甚至让你感觉很消耗的案子或咨询。
聪明的“偷懒”做法是什么?
想清楚自己是谁:你最擅长什么?你对哪个领域最有感觉?你的价值是什么?先得自己心里有数。
知道自己想服务谁:你的“理想客户”画像是很清晰的——什么行业、什么规模、有什么样的痛点、认可什么样的服务?这样找客户、谈客户才有的放矢。
敢于拒绝不合适的:对于明显不是你的目标客户,或者只想占便宜、不尊重专业价值的人,要学会拒绝。这看着是少了生意,其实是保护了你的时间和精力,让你能更好地服务那些真正认可你、值得你投入的客户。
这不是摆谱,是战略选择。把精力聚焦在最能体现你专业价值、合作起来也更顺畅的客户身上,这样才能做得长久,口碑也才能真正积累起来。
与其服务一百个“差不多”的客户,不如服务好十个“对”的客户。
02“懒得”做重复机械的工作
是不是很多基础性的工作都在反复做?每次写个类似的合同都要从头翻模板?每次给客户解释同一个法律问题都要重新组织语言?
这种“手工作坊”式的做法,时间成本很高。
聪明的“偷懒”做法是什么?
把做法流程化:接待客户、初步沟通、立案准备、证据交换… 这些环节能不能梳理出一套相对固定的步骤和清单?有了流程,就不容易丢三落四,效率也高了。
把服务模块化:针对常见的客户需求,比如公司设立、劳动合同审查、简单的法律咨询,能不能形成一些标准化的服务模块或者手册?报价清晰,服务内容明确,客户省心,你也省力。
建好自己的工具箱:常用的法规索引、经典案例摘要、合同范本库、法律意见模板,平时注意积累和整理,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拿出来用。
你的经验很值钱,但如果每次都“凭感觉”做事,就很难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稳定。把它们变成流程、模板、工具,才能被更好地复用,让你从低水平重复中解脱出来。
别让过去的努力“白费”,让经验变成可复制的系统。
03“懒得”每天挨个找客户
按传统的律师获客模式,案源是“喝”出来的,“混”出来的。所以各种饭局、酒局、活动,能去的都去,去了就挨个敬酒、发名片。
但效果呢?很多时候只是混了个脸熟,真正能转化成案源的有多少?完全就是大海捞针。
聪明的“偷懒”做法是什么?
有选择地参加:不是所有局都要去。想清楚哪些场合的目标人群和你的定位更匹配,哪些场合你能真正贡献价值、建立有意义的链接。
把功夫多用在线上:与其花大量时间去不确定的场合“大海捞针”,不如把更多精力放在经营好你已经触达的这几百、几千个微信好友上。在微信这个天然有私域链接性的场域里,他们对你至少有个基础认知,信任成本比陌生人低得多。
把朋友圈当成你的“主场”:线下社交重要,但却是断断续续、不连贯的。加上微信,通过朋友圈的持续价值输出和互动,可能是更高效的“社交方式”。你在朋友圈、公众号分享的专业见解,可能比你在酒桌上说十句话更能让人记住你、信任你。
变“被动混脸熟”为“主动价值吸引”:与其寄希望于酒桌上的偶然机会,不如通过持续的内容分享、有价值的线上互动,让自己成为别人想主动链接的对象。
更聪明地分配你的时间和精力,单纯依靠传统的线下应酬模式,效率越来越低。
把一部分精力转到线上,把朋友圈作为你持续发声、建立信任、吸引同频客户的核心阵地。“懒得”应付无效社交,才能“用心”经营高质量链接。
04“懒得”每天想发圈素材
很多律师觉得发朋友圈难,难在哪儿?
难在持续想内容、写内容。今天灵感来了写两条,明天一忙就断更了。
或者每次发之前都反复琢磨,总想写出点“金句”,结果纠结半天,干脆不发了。
聪明的“偷懒”做法是什么?
建立“内容素材库”:平时看到好的案例、法规解读、同行观点、甚至客户常问的问题,随手发条朋友圈,既满足了发圈KPI,又做好了记录。
善用“半成品”:不是每条朋友圈都要从零开始写。可以利用一些现成的资源,比如转发你们律所的文章、案例解读,或者像我们推出的的每日普法卡片。拿过来复制粘贴,就是一条有价值的朋友圈了。这样既省时,又能保证专业性。
让AI帮你“想文案”:借助AI,打造一个为你量身定制的、完美符合你个人特色的朋友圈AI智能体。不论你是没有发圈素材,还是有了素材不知道怎么表达,告诉AI,让它帮你做出来。具体的做法,你可以看看:。
朋友圈运营,持续性比偶尔的“爆款”更重要。懂得“偷懒”的律师,不是每天都能才思泉涌,他们懂得借助模板、AI工具的力量,把内容创作的门槛降下来,让自己能轻松地保持在客户面前的专业“存在感”。
“懒得”为每条朋友圈都绞尽脑汁,才能“轻松地”保持每日输出。
05“懒得”应付白嫖咨询
咱们律师的微信,总会被各种“就问个小问题”、“帮我看看这个合同呗”的咨询“骚扰”。
一个个认真回复吧,时间全搭进去了,很多聊半天也没下文;不回复吧,又显得架子大,万一错过了潜在客户呢?真是两难。
聪明的“偷懒”做法是什么?
让AI当你的咨询小助手:训练一个基于你自己知识和经验的AI助理(AI智能体)。有人来咨询,先让AI助理去接待。对于那些非常基础的、重复性的问题(比如“离婚冷静期是多久?”“劳动合同没签怎么办?”),AI完全可以给出一个标准、专业的初步回答。这样7x24小时都有“人”在线,客户感觉响应及时,你也省了口舌。
AI帮你做“初步诊断”和“分诊”:光回答问题还不够。可以设计让AI助理通过几个关键问题,初步了解对方的情况。比如,“您大概是什么类型的案件?”“标的额大概多少?”“事情进行到哪一步了?”“您的主要诉求是什么?” 这样AI就能帮你做个初步判断:哪些是真有需求的“潜力股”,需要你亲自跟进;哪些只是随便问问,可以由AI继续提供信息或者引导去看你的文章/视频。
把标准化的、信息层面的初步沟通交给AI,你才能把宝贵的精力,留给那些真正需要你专业判断、策略分析和深度沟通的高价值客户。
我们辅导的一些律师,已经用AI助理大大减少了自己回复基础咨询的时间。具体做法可以看:
“懒得”做客服,才能“专注地”服务你值得服务的客户。
06“懒得”每次报价都靠嘴
大家给客户报价,是不是挺头疼的?每次都得根据大概情况估算,报高了怕吓跑人,报低了自己又亏。
而且客户往往不理解你这报价是咋来的,光看到个数字,就容易跟你砍价,价值感很难体现出来。
聪明的“偷懒”做法是什么?
打造一个AI报价系统,让AI帮你解决报价环节中90%的活儿。
AI帮你提供报价方案:别只给一个总价。那些聪明的律师会把常见的服务打包成不同的“套餐”,AI可以根据客户的回答,进行初步的需求分析。
AI自动推荐与计算:基于客户的问卷反馈,让AI系统自动推荐几个最匹配的服务套餐选项。或者,让客户在系统里自己勾选想要的服务项,AI实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
AI生成可视化方案:等客户选定或勾选完毕,再让AI工具(像天工、扣子空间等)快速生成一个图文并茂、清晰明了的报价方案。里面把服务内容、价值、价格依据都列出来,让客户看得明明白白。还可以用图表展示套餐的“优惠力度”,让客户觉得值。
报价的关键,不是报个数字,是引导客户关注价值,并让他感觉自己做了个明智的选择。
用这种系统化、可视化的报价方式,既显得你专业、高效,又把报价过程变成了一次“价值沟通”,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拉锯。
借助AI工具,帮你把价值呈现清楚,客户自然就愿意买单。
聊了这么多律师“聪明‘偷懒’”的方法,道理可能不难懂,但真要做起来,估计你还是会遇到不少头疼的事:
想学着用AI,但一上手就发现错误百出,感觉还不如自己干?
知道朋友圈重要,但就是不知道发啥、怎么发才能吸引客户?
听着AI智能助理、AI报价系统很香,但具体怎么做出来,用到自己身上?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想先快速入门,了解律师可以如何通过朋友圈获取案源、如何用AI赋能自己的拓客、交付,可以看看这本《智能驱动私域IP增长笔记》。里面总结了我们辅导400+律师的心得、方法和案例,帮你先建立认知。
![]()
行动起来,比焦虑有用。
另外,如果你想亲眼看看那些真的通过这些“偷懒”方式拿到案源、促进创收增长的律师,到底是怎么做的,如果你想获取更多AI赋能律师私域获客的成功案例,11月12日-11月15日是我们发起的《AI赋能律师案例大会》线上直播论坛。
连续4天,每天19点-21点都会有用AI拿到结果的律师,用实打实的案例,告诉你如何用AI赚到案源。想要围观的律师,可以扫码入群:
了解律海芒芒全部产品,请点击链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