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 高危因素:高盐高糖高油饮食久坐不运动
◎ 卒中发生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高达70%
◎ 出现异常应立即拨打120,切勿自行处理
◎ 即刻识别、快速送医是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 中医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提高生活质量
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近日,记者采访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汪美霞,请她从中医的角度谈谈卒中病情的识别与护理。
“脑卒中就是老百姓口中的‘中风’,但并非是‘老年人专利’。”汪美霞说,我国卒中发病正呈“年轻化”趋势,而且临床约七成患者病后伴发有焦虑或抑郁状态,卒中后的抑郁、焦虑发生率可高达70%,其中三分之二患者还存在复发风险,却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即刻识别、快速送医”是降低致残致死率的关键。
汪美霞介绍,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前者就像“河道断流”,脑组织因供血不足而坏死;后者则更似“水管爆裂”,血液直接压迫脑组织,有些还会造成额叶区域的损伤,让患者性情大变。但无论哪一种,均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神经细胞的不可逆损伤,遗留偏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吞咽呛咳甚至性格改变等功能缺损。
为让普通人能在第一时间识别卒中,汪美霞演示了“中风120”口诀:“‘1’代表一张脸,如果发现脸看上去不对称,特别是讲话时嘴巴歪了、喝水漏或脸部表情不对称,要立即去就医,很可能就是中风了。‘2’是指我们的两个上肢平举时要能保持同一高度,如果一侧肢体力量减弱或麻木,也有可能是中风表现。‘0’是指我们要聆听,说话突然含混不清,突然不能理解别人意思或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甚至完全讲不出话,都要及时就医。”
出现以上任何一项异常,要立即拨打120,不要自行掐人中、喂水喂药等。汪美霞提醒,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治疗黄金窗口时间为4.5小时,越早越好,每延误1分钟,脑细胞死亡数量以百万计。
“虽然抢救要分秒必争,但卒中的康复却是一场持久战。”汪美霞说,发病1个月内为急性期,可予中药辨证内服、醒脑开窍针法;1至6个月为恢复期,针灸、拔罐、穴位贴敷、中药溻渍等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康复训练协同进行;6个月后进入后遗症期,很多中医疗法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肢体麻木,提高生活质量。
“过去大家认为60岁以上才需要防卒中,而现在,40岁甚至30岁的病例也屡见不鲜。”汪美霞列举的高危因素既包括高盐高糖高油饮食、久坐肥胖、运动不足,也涵盖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等慢病,以及中医所说的血瘀、肝阳亢、肝肾阴虚等“内风”体质。
“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怕吃降压药,其实药物保护的不仅是血管,更是尊严。”汪美霞呼吁把防控关口前移:戒烟限酒、低盐低糖、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高血压、糖尿病、房颤患者坚持规律用药;40岁以上人群每年测血压、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发现斑块及时干预。“让中风止步于未发,才能守住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健康与尊严。”
■ 本报记者 陶妍妍 程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