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二十年里,中国房价像坐上了火箭。
一线城市几百万一套、二线城市寸土寸金,买房似乎成了“全民信仰”。
可你还记得吗?
早在2017年,马云就说过一句被全网嘲笑的话——
“未来的房子,会像葱一样便宜。”
当时,楼市正热。
开发商连夜抢地、炒房客彻夜排队、房价节节攀升。
没人信他,觉得他“不懂房”。
但转眼8年过去——
从2021年开始,全国楼市进入“下行周期”。
房价平均跌幅超30%,炒房客哑火、售楼处冷清。
现在回头看,马云的那句“房价如葱”,似乎真的在一步步兑现。
![]()
01|信号一:中国进入深度老龄化,年轻人“接盘”能力下滑
房地产的根基是什么?——人口和需求。
最新数据显示:
到2024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超过3.1亿人,占比22%。
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
而同期,90后+00后合计也就3亿出头。
更关键的是,这一代年轻人收入增长放缓、结婚率创新低、生育意愿大幅下降。
换句话说:
买房主力少了、需求在萎缩,而老人家早就有房。
这意味着,房价失去了最核心的“增长引擎”。
马云当年的那句话,不是“房价跌到几块钱”,
而是说——房价将与收入挂钩,不再是奢侈品。
这一步,现在正在发生。
![]()
02|信号二:房地产“供大于求”,房价失去了稀缺性
过去十年,开发商拼命盖房。
住建部数据显示,全国现存房屋存量已达6亿套!
哪怕每栋只住5个人,也够30亿人居住。
中国人口多少?14亿。
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多盖了一倍的房”。
而新增供应还在源源不断进入市场。
房子越盖越多,买房的人却越来越少,
房地产彻底从“稀缺品”变成了“过剩品”。
再加上炒房客退出、投资需求锐减、改善型需求延迟,
楼市进入“量价齐跌”的阶段已经不可逆。
一句话总结:
“买房”不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是需要精算回报的理性决策。
![]()
03|信号三:保障房集中入市,“平价时代”正在来临
你注意到了吗?
从去年开始,各地都在启动大规模保障房建设。
根据国家住建部规划:
未来5年将新建600万套保障性住房,
平均每年要投放120万套!
这意味着什么?
城市中低收入群体,不再需要背几十年房贷买商品房;
他们可以直接通过“房票+保障房”实现安居梦。
当大量低价保障房入市后,
原本由刚需支撑的商品房市场,将被直接分流。
买得起商品房的人更少,开发商压力更大,
房价自然还得“继续往下修正”。
这,就是“房价如葱”的第三个底层逻辑。
![]()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趋势在转弯
回头看近五年楼市数据:
全国平均房价已从高点下跌30%,
二手房挂牌量翻倍增长,
甚至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也开始松动。
而三四线城市更明显:
鹤岗、铁岭、阜新……
10万出头就能买一套房,
这不就是“葱价”的现实版吗?
从“全民抢房”到“有人接盘”,
再到现在的“无人问津”,
楼市的风向,的确彻底变了。
![]()
2026年楼市,或将进入“理性定价时代”
种种迹象表明:
房价大涨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
2026年,房地产市场大概率会进入“三低阶段”:
- 低增长:不再暴涨,稳定波动成常态;
 - 低杠杆:银行收紧房贷,炒房彻底失效;
 - 低泡沫:价格回归收入,房子回归居住属性。
 
这才是马云预言的真正含义——
房价不会“跌成葱”,
但会变得“像葱一样平常”。
![]()
最后:买房要趁热闹,还是趁冷静?
马云说的“房价如葱”,并非玩笑,
而是一种时代的必然:
人口结构变了、市场逻辑变了、
房子不再是财富的唯一通道。
所以无论你是刚需还是投资,
2026年前都要记住一句话:
买房不是比谁早上车,而是看谁能看清方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