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明明自己前一晚睡得很久,期间也没有做过任何梦,可一觉醒来头还是晕的。
而有些人明明做了一晚上梦,但睡醒反而精神百倍,看起来更加健康。
这些其实不是错觉,而是有研究依据的......
很多人把睡眠当成充电的工具,如果醒来没梦、脑袋空空,就觉得自己睡得特别好;要是记得一堆乱七八糟的梦,反而怀疑是不是没休息够。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科学数据显示,梦境是大脑在夜里给自己写的五份工作报告,缺了任何一份,身体的维修进度条都会卡住。
第一份报告来自生理车间,人体睡眠每九十分钟转一圈,轮到快速眼动期时,大脑的电活动比白天还热闹,心跳和呼吸也跟着加速。
![]()
这段时间占整夜睡眠的五分之一左右,一个成年人通常会经历四到五次。
北京大学去年跟踪八千多人,发现进入这个阶段次数正常的人,心理健康总分高出两成八。
反过来,报告空白的人往往不是睡得太沉,而是周期被切碎,维修车间没开门。
第二份报告管记忆仓库,白天进来的信息堆得像快递箱,重要文件和废纸混在一起。
快速眼动期负责分拣,把当天学到的技能、见到的面孔转成长久保存的档案,顺手把没用的广告、路人的聊天记录删掉。
实验里让两组人背同一段外语单词,一组睡够周期,一组只浅睡不进维修阶段。
第二天测验,完整睡眠那组正确率高出三成五。
程序员加班后梦到代码乱飞,醒来只记得两行关键算法,第二天调试速度反而更快,就是因为仓库清爽了。
第三份报告处理情绪垃圾,白天被领导数落、堵车迟到,这些事当时咽下去,晚上得找地方吐出来。
快速眼动期把场景重新播放一遍,但把音量调小、颜色调淡。研究人员让志愿者看恐怖短片,一组正常睡觉,一组用噪音打断维修阶段。
第二天测焦虑值,正常睡眠那组低了三成四。职场新人连续梦到被追,醒来一身汗,白天却发现火气少了很多,大脑已经替他把多余的肾上腺素烧掉。
![]()
第四份报告是创意实验室,梦里没有红绿灯,猫可以上天、时间可以倒流,这种无规则组合正是新点子的原料。
实验让两组人拼复杂图形,前一晚完整维修的那组成图速度快百分之十八,奇思妙想多百分之二十三。
广告公司员工睡前十分钟写下“明天方案怎么出彩”,第二天常有现成答案冒出来。实验室里默认模式网络超速运转,白天逻辑锁链被拆开,零件重新拼出新玩具。
![]()
第五份报告是预警雷达,报告突然空白或全是红字,就得当心。
梦境每周少于一次、持续一个月,可能提示抑郁早期或脑供血不足;每周惊醒三次以上大汗淋漓,常见于焦虑症或某些降压药副作用。
总重复同一套考试迟到、牙齿掉光的剧情,通常对应慢性压力或轻度打鼾。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维修阶段平均短三成,梦的内容也越来越单调。雷达亮黄灯时,先查作息、药物、颈动脉;亮红灯就直接预约睡眠专科。
想让五份报告都亮绿灯,三件事管用。第一,固定硬件时间,十点半前上床,卧室保持十八到二十二度、全黑、噪音低于四十份贝,床垫别太软,枕头八到十二厘米高。
第二睡前十分钟写三句话:今天开心的一件、遗憾的一件、明天计划的一件,给大脑明确任务单。
再做四七呼吸引导,吸四秒、憋七秒、呼八秒,连续四次,把交感神经按回休息键。
第三每周日早上用手机记下梦里的一个关键词,连续两周少于三次或噩梦超过五次,就去医院做一次多导睡眠图,四十岁以上每年加查颈动脉超声。
![]()
把梦境当成手机里的健康应用,醒来第一眼不是刷朋友圈,而是看昨晚的五份报告。
坚持一周,你会发现身体在悄悄给自己加分。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