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
金融监管总局和精算师协会
下发生命表2025和使用事项通知
![]()
![]()
①第四套生命表共4张
自2026年1月1日启用
增额终身寿等,适用表格调整
②预期寿命再提升
较第一套生命表增长约10岁
③新增单一生命体版
死亡率平均下降20%左右
④年金类或涨价
定寿等风险保障类或降价
产品定价参考生命表个体间有差异
1
第四套生命表
正式下发,自2026年启用
死亡率↓预期寿命↑涨价吗?
1.第四套生命表,自2026年启用!
![]()
刚刚,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做好 <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 发布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精算师协会业下发《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
也就是说,继2016年原保监会下发第三套生命表后,人身险业正式迎来第四套生命表!
同日,精算师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蕾也表示,保险人群预期寿命持续提升,第四套生命表的预期寿命较第一套生命表增长约10岁,详见后文。
值得注意的是,自我国第一套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发布之后,基本每隔十年,生命表就会更新一版。
从1996年至今,生命表已经更新至四套,分别是第一套生命表(1990—1993表)、第二套生命表(2000—2003表)、第三套生命表(2010—2013表),今日下发的就是第四套生命表(2025表)。
![]()
根据通知要求,第四套生命表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启用。
也就是说,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自明年开始,将会以新的生命表作为参考。
2.生命表更新,死亡率下降,预期寿命上升,会涨价么?
![]()
其实,自从《》、《》等相继发布后,业内人士就开始关注第四套生命表何时更新。
这背后,一定程度上与发生率调整,产品定价就会更新,继而引发停售有关,毕竟,回顾历史,每一次的产品停售前,往往都会引发抢购潮。
而在每次停售前后,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消费者,都关心之后的产品是会涨价?还是降价?
从根本上看,这说明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多数对价格高度敏感,想趁没涨价之前赶快入手。
熟悉保险定价原理的大家,都知道除重疾发生率、定价利率等外,死亡发生率也一样会影响产品定价。
这也是第四套生命表发布后,大家都在关心价格变动的原因。
![]()
总的来看,第四套生命表的CL1-3的死亡率,相较第三套平均下降20%左右!
因此,如只考虑这一因素的变化,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等风险保障类保险产品会降价,反之,生存类年金产品等会涨价!
不过,具体到各家公司而言,可能会有差异,详细分析见后文。
2
第四套生命表共4张
适用产品有微调,增单一生命体表
1.第四套生命表:共4张,新增单一生命体表!
![]()
随着,保险业规模的持续增长,承保理赔数据不断累积,为生命表的更新奠定基础,我国第三套生命表,在第二套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类型进行了细分。
其中,将非养老金业务区分为保障类业务表、储蓄类业务表,分别对应非养老金业务一表和二表。
此次,第四套生命表延续第三套的业务区分,仍旧保留非养老金业务一表和二表,以及养老类业务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第四套生命表中,将养老类业务表放到第一张,即,养老类业务表男女表(CL1)。
这背后体现出,当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保险业也侧重对养老保障类产品发展。
同时,此次还新增加一张生命表,即,单一生命体表男女表(CL4),详见上图。
熟悉生命表的大家知道,生命表制定的数据基础,主要基于保险公司的承保和理赔数据,并不是基于我国总人口的数据。
再加上,生命表基于保障责任的类型,进行了划分,所以,从生命表并不能看出整体人口的预期寿命变化情况。
此次,新增单一生命体男女表,反映被保险人个体死亡发生率经验,为保险公司从更全面的角度,进行产品定价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有利于进行定价回溯分析等。
2.适用产品范围微调,不以死亡保障责任为主的终身寿险等,采用非养老二表!
![]()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和二表在适用产品范围方面有微调。
对终身寿险进行区分,终身寿险以死亡保障责任为主的,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一表,其他应当采用非养老类业务二表。
这背后与增额终身寿险等产品热销有一定关系!
毕竟,从保障责任的角度看,增额终身寿险与传统以死亡保障责任为主的终身寿险,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有较大的区别。
而且,无论是从险企销售还是消费者购买需求角度看,增额终身寿险都更偏向于储蓄型业务,详见《》。
3
死亡率平均下降20%左右
第四套与第三套生命表对比分析
1.什么是生命表?怎么看?
那么,什么是生命表呢?
“生命表”又叫“死亡表”或“死亡率表”,是对相当数量的人口自出生(或一定年龄)开始,直至这些人口全都去世为止的生存与死亡记录。
简单的说,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从0岁开始,每个年龄段的死亡人数、死亡率,以及预期寿命等。
![]()
以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中的养老类业务男表为例,0岁的死亡率为千分之0.204。
而且,死亡率在开始时是逐年降低,从0岁一直降到8岁,之后随年龄增加直到20岁死亡率才高于0岁。
若以100万人为基数,在91岁时死亡的人数最多为42669人,平均寿命为85岁,有超过80%的人会活到77岁。
2.死亡率平均下降20%左右!
![]()
![]()
![]()
至于,大家最为关心的,按照第四套生命表定价的话,后续产品会不会涨价的问题,就要与第三条生命表进行对比。
这一相对比值,可以体现第四套和第三套生命表的区别,以及这10年来的死亡率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间存在较大波动。
比如,第四套生命表中,在青少年时期的死亡率较第三套明显改善,且改善最快,这体现了我国儿童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
从简单平均看,CL1(2025)与养老类表(2021-2013)相比,前者是后者的80%左右/83%左右(男/女)。
综合来看,第四套生命表的死亡率,较第三套相比下降15%-27%,男性平均下降22%左右,女性平均下降19%左右。
这从侧面反应出,在近十年我国保险人群的死亡率下降明显!
4
生命表预期寿命再提升
比全国的预期寿命要略高
1.预期寿命提升:男性2岁左右,女性1岁左右!
![]()
![]()
此外,从预期寿命看,第四套生命表的预期寿命也较第三套有所提高,大多在2岁左右。
以CL1(2025)表为例,男性预期寿命为85岁,提高2岁,女性预期寿命为89岁,提高1岁。
所谓预期寿命,就是说0岁出生的人,预计可以达到的寿命!
从整体上看,女性的预期寿命依旧高于男性。
这一点,与第三套生命表的预期寿命相比第二套的变化趋势一致。
2.买保险的人预期寿命更高一些!
![]()
需要注意的是,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是基于保险公司的被保险人历史保单数据编制而成。
虽然,第四套生命表已经囊括了保险公司的全部历史数据,但是,这仍然不是全国人口的数据。
根据监管部门披露的数据,当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每5年增长1岁。
因此,大家会发现,生命表的预期寿命,比全国人均预期寿命要略高一些,这是基数差异的影响。
当然,在这背后也说明,购买保险的人群,可能具有较高的健康管理意识,预期寿命会更高一些。
此外,前文提到新增的单一生命体表,也是希望切实反映保险人群个体生命规律,提升与人口死亡率的可比性,加强比较研究。
5
定期寿险等风险保障类
降价或低于10%,年金等涨价
监管要求险企回溯,偏离区间整改
1.定期寿险等风险保障类降价,年金类涨价...
最后,我们再看下第四套生命表相比第三套,死亡率下降20%左右,会对产品定价产生什么影响呢?
此前,第三套生命表的死亡率,相较第二套下降10%-40%,男性平均下降20%左右,女性平均下降30%左右。
当时,监管部门曾表示,定期寿险、终身寿险等风险保障类产品,价格较此前有5%-10%的下降。
相较之下,此次第四套生命表死亡率下降幅度略低,产品价格的下降空间或会较此前有微小的缩窄。
至于,年金类产品则会因死亡率的下降、预期寿命的提升,价格或上涨。
2.生命表只是产品定价的参考依据,价格变化险企间会有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生命表广泛用于产品定价、现金价值计算、准备金评估、风险管理等各个方面。
但是,监管方面目前只要求各家险企,在计提责任准备金时,应采用生命表所提供的数据评估死亡率。
在厘定保险费时,生命表的数据只是作为确定预定死亡率的依据,并不全是直接按照生命表的死亡率定价。
对于有着丰富经验数据的大公司而言,产品定价会以生命表为依据做相应调整。
因此,第四套生命表死亡率的下降,对产品定价的影响,在不同公司之间还会有差异。
3.险企要定期回溯死亡发生率,背离评估区间要整改并报董事会!
![]()
不过,在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新规第六条中,提到“保险公司在厘定产品费率和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时,应当对死亡发生率与实际经验可能存在的偏离度进行合理评估,并列明偏离度评估区间”。
同时,建立回溯机制,当发现死亡发生率背离偏离度评估区间,要在年度精算报告中详细说明原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整改举措,相关报告需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
也就是说,在人身险业全渠道实施“报行合一”后,保险公司的“费差”得到有效管控,新的生命表实施后,“死差”也是险企还要重点管控的。
![]()
此外,关于分红险的红利计算,新规要求保险公司使用法定责任准备金计算分红型保险产品的盈余和红利时,应当以第四套生命表为基础。
对于本通知实施前已审批或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保险公司使用精算规定的法定责任准备金计算盈余和红利的,可以以原行业生命表或者第四套生命表为基础,详见上图。
6
预期寿命的不断提高
保险业拼的不只价格,还有服务
1.风险保障是保险业的独有业务,但价格不是全部,还有服务...
一直以来,有别于其他金融业态,风险保障是保险业的核心业务,也是独有业务。
所以,无论是定价利率的下调,还是生命表的更新,大家格外关心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调整会影响保险产品的价格。
其实,死亡率变化的影响并不大,这一点大家从疾病发生率、费用、退保率等假设对险企的影响对比,能看的更清楚。
![]()
注:上图为太保2024年的数据。
当然,与保险公司一样,虽然,死亡率变化会影响定价,但是,定寿和终身寿险的价格一增一降,对于消费者来讲,两种产品都要配置,价格的影响也会对冲。
而且,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面对老龄化的趋势,除依靠传统的养老金和重疾赔付,为客户未来长期健康的养老生活提供资金外...
近些年,以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为目标,以头部险企为代表的保险公司,纷纷开始布局大健康和大养老战略。
一方面,通过打通医保直付、提供足不出户在线问诊、送药上门等,提升高品质医疗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未来,建立在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基础上,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相比曾经的纯拼保险产品性价比而言,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为客户提供更多元、丰富的服务能力。
毕竟,随着AI和机器人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展望未来的“百岁人生”,那个时候大家希望的退休生活,相比现在会更丰富多彩,充满无限可能...
2.生命表发展历史
从1693年,人类第一张生命表诞生起,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精算学的发展也始于生命表的研究!
所以,生命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保险精算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国第二套经验生命表,主要是以行业几家主要保险公司2000至2003年的承保、理赔数据为基础。
第三套生命表,则是基于自2010年1月1日到2013年12月31日期间出险的3.4亿张保单、185万条赔案数据,覆盖了1.8亿人口。
据悉,此次第四套生命表编制,首次实现了人身保险业数据全覆盖,将所有人身险公司一年期以上、含身故或生存责任的寿险、年金和健康险个人保单全部纳入统计。
同时,还首次根据保险业经验设定趋势因子、全新优化高龄外推方法。
后续,精算师协会还将编写完成《中国人身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25)编制报告》和《国民人口老龄化应对教育读本》,向保险业从业人员提供多维参考,为人民群众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保险方案。
了解更多保险内容
“13精资讯”
温馨提示:“13精资讯”分为机构版和个人版,但是,他们的用途和定位并不相同。
“13精资讯”个人版,并不是“13精资讯”机构版的缩小版或迷你版!
“13精资讯”机构版:
定位赋能保险机构的行业分析!
![]()
“13精资讯”个人版:
定位帮助代理人和消费者找到他们满意的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产品!
![]()
入驻平台:雪球、头条号、微博、百家号、知乎
小编微信号:xxjss1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