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秋意渐浓,在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木城乡老满坡村,55岁的村民郭朝平正将地里的玉米运回家晾晒,用作牲畜养殖饲料。
![]()
郭朝平正在晾晒玉米。人民网 王娴摄
2024年,原本在外打工的郭朝平回村务农,利用家中的土地种起了玉米、咖啡和坚果。
“以前种地全凭经验,一年到头算算收益,除去成本,剩不下多少。”郭朝平说。
听说木城乡烟叶收购站推广“烤烟+玉米”轮作模式,还提供政策补贴、技术指导,郭朝平决定在自家20亩地试试轮作模式。
郭朝平采用的“烤烟+玉米”轮作模式,是龙陵县近年来大力推广的绿色高效种植方式。烤烟收获后,土壤中残留的肥力仍然较高,特别适合玉米等生育期短、需肥少的作物生长。
这种轮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更实现了用地养地相结合:玉米能有效吸收烤烟地残留养分,改善土壤结构,为来年烤烟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如今,靠着轮作的新路子,郭朝平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也比之前种植单一经济作物提高了不少。
郭朝平算了一笔账,按去年的市场价,20亩烤烟能增收八万元左右;轮作的玉米不仅亩产提高了,还能省下一笔化肥钱,再加上坡地上种植咖啡和坚果的收入,一年下来收入应该能超过十万元了。
除了地里的收成,郭朝平在农闲时还会到附近的烤烟种植大户家打工,每天能挣120元。
“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家人,挣的钱除去房租、路费其实也所剩无几。而现在,日子踏实多了。”郭朝平笑道。
近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精准落地,当地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高效轮作模式,越来越多像郭朝平一样的外出务工者选择回到家乡,让闲置的土地“活”了起来。
“只要肯下功夫,在家乡也能收获好‘钱景’!”郭朝平盘算着,将继续扩大烤烟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烤烟+玉米”轮作的队伍,共同过上更加红火的日子。(王娴、赵玉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