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前言
当地时间10月25日,哈里斯一句“政治生涯尚未结束”,搅动了美国政坛。
这位61岁的女性政客,在2024年大选惜败后本应淡出,此刻却以更强硬的姿态回归,拒绝竞选加州州长,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哈里斯到底想干嘛?为何在此时表现出如此强硬的姿态?
![]()
作者-常
失利者的角色重塑
聚光灯下,卡玛拉·哈里斯正在上演一出精彩的戏码,一出关于“卷土重来”的独角戏。
2024年的败选,对她而言,仿佛不是终点,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伏笔。
她沉寂了近一年,外界的猜测四起,有人说她将永远离开政治舞台。
然而,就在所有人以为她会就此消失时,她回来了,带着一本《107天》,带着一句“政治生涯尚未结束”的宣言。
![]()
她要扮演的,不再是拜登的副手,不再是失败的竞选者,而是一个全新的角色——“破局者”。
一个敢于挑战旧秩序,一个代表“新希望”的破局者。
宣布不竞选“稳赢”的加州州长,这步棋看似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权力,实则是为了腾出手来,瞄准更大的奖赏。
她对外说要去“倾听民意”,这话说得多漂亮,多像一位心系民众的政治家,但谁都看得出,这是在为总统竞选攒人品、攒人气,是在为自己的“加冕礼”铺路。
![]()
更精彩的是她的新书,《107天》。
这哪里是回忆录,这分明是一份精心撰写的“剧本”,一份为自己洗脱责任的剧本。
书里,她巧妙地将2024年的失利归咎于拜登的“鲁莽”,归咎于团队的“处处设限”。
她甚至坦言,自己早就想劝阻80岁的拜登,只是因为担心“显得野心过大、不够忠诚”而犹豫,这番话说得多妙,既撇清了自己的责任,又塑造了一个“顾全大局”的形象。
![]()
民主党内的权力游戏
聚光灯从哈里斯身上移开,照向更广阔的幕后——民主党的权力剧场。
哈里斯的“甩锅”,绝非个人情绪的宣泄,而是一次精准的信号释放,她在对谁说话?她在对民主党内的“反拜登派”说话。
2024年的溃败,让民主党内部充满了质疑和反思,一股强大的“求变”呼声正在涌动。
许多人开始厌倦“拜登时代”的标签,渴望一个全新的面孔,一种全新的气象。
![]()
哈里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暗流,她的“甩锅”,正是对这股暗流的迎合与迎合。
她在告诉那些对拜登不满的人:看,我不是他的人,我也曾是他的“受害者”,我才是你们要找的那个“破局者”。
这背后,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交易,是一场关于未来的豪赌,她想争取的,是那部分“反拜登”势力的支持,是党内提名战中至关重要的选票。
![]()
她也不是唯一一个嗅到血腥味的鲨鱼。
加州州长纽森,这位深耕“蓝州大本营”的实力派,早就悄悄搭起了自己的筹款班子,他的媒体运作能力堪称顶尖。
伊利诺伊州州长普利兹克,在摇摆州宾夕法尼亚口碑良好,能争取到关键的蓝领选票。
前交通部长布蒂吉格,年轻,英俊,深受年轻一代和进步派的喜爱,甚至连前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也按捺不住,开始暗中拉关系,积蓄力量。
![]()
民主党内,早已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一个群狼环伺的狩猎场。哈里斯的“回归”,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的每一步动作,都在逼迫着其他人做出反应,都在改变着党内竞争的格局。”
2028年大选的序幕,其实已经提前拉开,只是舞台的灯光,暂时还聚焦在哈里斯一个人身上。
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她暂时扮演了那个“搅局者”的角色,但这个角色能扮演多久,能带她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
美国政治的“表演性”本质
让我们把镜头拉得更远,从民主党的剧场,拉到整个美国政治的宏大舞台。
在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更惊人、更深刻的真相:“表演性”,已经成为美国政治的核心竞争法则。
这真是一场戏,一场精心编排的戏,一场关乎最高权力的戏。
哈里斯的“政治拟剧”,不是孤例,而是这个大舞台上的标准操作。
![]()
她的对手,比如特朗普,不更是一位深谙此道的大师吗?
他的“让美国再次伟大”,他的“我们是,我们是,我们是胜利者”,不也都是精心设计的“角色台词”吗?
政治家们不再仅仅是政策的提出者,他们更像是偶像派演员,他们贩卖的不是详细的施政纲领,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设”。
哈里斯的“敢说”形象,特朗普的“反建制”斗士形象,都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
因为在这个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复杂、枯燥的政策细节远不如一个鲜明、简单的标签来得有效。
“首位女总统”,这个标签本身就充满了历史感和戏剧性,它能瞬间抓住眼球,能天然地吸引到女性和少数族裔的选票。
当竞选变成一场“看谁演得更真”的比赛,政治的实质就变了。
它不再是关于如何更好地治理国家,而是关于如何更成功地赢得选举。
![]()
于是,我们看到,政治家们花费大量时间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形象,在脱口秀上展现魅力,在回忆录里美化自己。
他们不是在治国,他们是在“经营”自己的“政治IP”。
哈里斯,只是这个巨大舞台上,一个努力想要扮演主角的演员而已。
她的努力,她的挣扎,她的成功与失败,都折射着这个舞台的规则与真相。
![]()
对华政策的“工具化”及其现实反噬
聚光灯再次聚焦,这次对准了哈里斯“剧本”中最危险的一幕——对华政策。
翻开她的履历,你会发现一个清晰的模式:每当需要“拉票”时,“中国”总是那个最方便、最安全的“道具”。
早在参议院时期,她就老调重弹,宣称中国的5G、人工智能发展“威胁美国利益”,公开支持给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
这在美国政坛,是一张屡试不爽的“安全牌”。
不管你是哪个党派,只要打出“对华强硬”的旗号,似乎总能拉拢到那些对经济不满、对就业焦虑的选民,尤其是锈带州的制造业工人和保守派选民。
如果哈里斯真的在2028年参选,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她会把这张牌打得震天响。
她会炒作“中美贸易逆差”,会高喊“要把供应链迁回美国”,会主张“加强对中国科技的极限施压”。
![]()
当哈里斯在华盛顿的演讲台上慷慨陈词时,加州的农场主们可能正因为失去了中国市场,而看着成吨的坚果和水果烂在地里。
当中西部的工人们为“制造业回流”的口号欢呼时,他们可能没意识到,他们日常购买的许多生活用品,价格正因为关税而悄悄上涨。
美国的华尔街巨头们,那些真正掌握着经济命脉的资本,更是一直在享受着中国市场的巨大红利。
![]()
哈里斯为了赢得选票,她可以不惜牺牲一部分美国人的利益,可以无视经济的客观规律。
这种为了政治表演,而让现实买单的做法,风险是巨大的。
它不仅会加剧中美之间的经贸摩擦,更会反噬美国自身,侵蚀其经济的根基,这出戏,或许能赢得选举,但输掉的,可能是国家的未来。
![]()
结语
哈里斯的“政治拟剧”,是一场精彩的个人秀,更是美国政治现实的冰冷缩影,它赤裸裸地揭示了权力游戏的本质。
这场戏的最终走向尚难预料,但其背后反映的美国政治极化与对华政策工具化的危险倾向,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面对这场精心编排的表演,我们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与坚定的战略定力,在纷繁的表象中,守护好自身的核心利益与发展节奏。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