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行业重磅报告,再次印证了大疆在手持影像市场的王者地位。2025年“双十一”电商大促中,大疆凭借手持影像新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在多家电商平台的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销量榜上,全面领跑。
其中,旗舰运动相机Osmo Action 5 Pro月销量超过5万台,金榜评分高达99.2,稳居运动相机榜首。紧随其后的Osmo Nano可穿戴相机和Osmo Action 4共同包揽榜单前三名。
更引人注目的是,今年7月发布的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在京东「户外全景运动相机」热卖榜中登顶,更引人注目的是,当年7月发布的大疆首款全景相机Osmo 360在京东「户外全景运动相机」热卖榜中登顶,并悄悄在榜首横霸超50天。凭借“8K一英寸全景影像+轻巧机身”的硬核配置,它在“双十一”期间热销超过2000台。
大疆用两场战役,重塑了手持影像市场的权力版图,获得了其在无人机领域达成的成就。
第一场是闪电战。2025年第三季度,大疆Osmo 360全景相机发布即巅峰,根据权威咨询公司久谦咨询数据显示:其首个季度便斩获全球全景相机市场43%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国内电商市场,GMV占比更是高达49%。一个由单一品牌长期垄断的市场,一夜之间被撕开缺口,进入双雄争霸时代。
![]()
来源:久谦咨询
第二场是持久战。在运动相机领域,曾经的王者GoPro 2022年占据84%的市场份额,这个数据来到2025年前三季度,大疆Osmo Action系列已占据全球66%的收入份额和54%的销量份额,完成了从挑战者到绝对引领者的身份转变。
伴随产品热卖与口碑攀升,大疆正通过手持影像矩阵实现从无人机巨头向影像平台型公司的演化,再次上演“大疆再造大疆”的产业传奇。
当大疆补齐“全景”这最后一块拼图时,外界才第一次清晰地看到,这家公司已经走得如此之远。
![]()
一个季度重塑全景相机格局
在2025年第三季度之前,全球消费级全景相机市场几乎等同于一家公司的独角戏。根据久谦数据显示,从2024年第三季度到2025年第二季度,Insta360牢牢占据着该全球市场85%至92%的收入份额,形成事实上的市场垄断。
看似坚不可摧的壁垒,直至大疆7月入场后,迅速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2025年第三季度,随着Osmo 360的发布,市场格局瞬时剧变。大疆从零起步,在短短一个季度内便夺取了全球43%的收入份额和36%的销量份额。
在中国这一核心市场,冲击更为剧烈,大疆Osmo 360以49%的GMV份额,直接占据了该细分市场的半壁江山。
![]()
来源:久谦
咨询
大疆选择了一个绝佳的进场时机,它耐心地等待市场完成了从“新奇特”到“实用工具”的认知转变。早期的全景相机用户,关注点在于360度拍摄这一概念本身;但随着市场成熟,用户的痛点也随之进化。
一份针对用户需求的追踪报告显示,到2025年,消费者对全景相机的关注点,已从早期的“玩法单一、后期复杂”,转变为对“画质、稳定性、夜景表现和生态系统的综合体验”等更严苛的性能要求 。
这恰好是大疆的核心优势区间。
当市场的关注点从噱头转向产品的工程能力、影像算法和品牌可靠性时,大疆携其在无人机领域积累十余年的技术储备入场,改变了竞争的格局。
![]()
从挑战者到引领者
如果说全景市场的胜利是一场闪电战,那么在运动相机领域的登顶,则是一场历时数年的围剿战。
时间拨回2022年。彼时的全球运动相机市场,GoPro是无可争议的代名词,手握全球79%的销量和84%的收入,地位稳如磐石。
同期,大疆的市场份额仅为个位数,是一个几乎可以被忽略的挑战者。然而,此后的三年,市场地位发生了翻转。
大疆通过Osmo Action系列的持续迭代,稳扎稳打地蚕食着GoPro的领地。其收入份额的增长曲线清晰地勾勒出这条进攻路径:2022年8%,2023年跃升至17%,2024年与GoPro平分秋色,达到44%。进入2025年,战局彻底扭转,前三季度大疆的收入份额已飙升至66%,而GoPro则萎缩至18%。
![]()
来源:久谦
咨询
这场胜利的背后,是技术积累的厚积薄发。GoPro的市场份额下滑,与其产品创新乏力有关,近年来的迭代更多集中于性能参数的微调,缺乏根本性的技术突破。
大疆则是将一套为解决更严苛问题而生的技术体系,应用到了手持影像场景中。
无人机飞行所面临的挑战——高频振动、极端温差、严苛的功耗管理——迫使大疆在增稳算法、影像处理、散热和电池技术上,达到了远超手持设备所需的水平。
当这套“超配”的技术被移植到Osmo Action系列上时,便直接转化为用户体验上的代际优势,例如更长的续航、更稳定的防抖和更优的散热表现。GoPro的领导地位建立在一个产品概念之上,而大疆的胜利,则根植于一个更深厚、更通用的技术平台。
销售数据也证明了大疆的霸主地位。
京东权威榜单显示,Osmo Action 5 Pro连续蝉联运动相机销量冠军,月销约5万件,而在“双11”前期,Osmo 360全景相机凭借轻巧机身和8K一英寸全景影像配置热销超2000台 。
![]()
一个用户群体,两条产品线
大疆在全景和运动相机两个领域的双线告捷,建立在其深刻的用户洞察之上:这两个看似不同的产品品类,服务的其实是同一个核心用户群体,争夺的是同一个“战场”。
一份详尽的用户画像分析报告揭示了这一事实。无论是运动相机还是全景相机,其核心用户在人口特征、心理特征和使用场景上都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核心人群:两类产品的用户主体都是“运动用户”(运动相机占比69%,全景相机占比66%),其次是“学生党”和“内容创作者”。
·心理诉求:用户普遍重视“运动场景便携”、“社交分享”和通过创作实现的“自我实现”。
·核心场景:最主要的使用场景均为“运动与户外”。
![]()
来源:久谦
咨询
大疆对一个明确定义的“户外影像创作者”细分市场,进行全面的、立体的覆盖,通过在传统和新奇两种拍摄形态上都提供了市场领先的产品,并将其整合在同一个品牌和生态系统之内。
这种策略的转变,使得竞争的维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竞争从产品A与产品B之间的单点对抗,转变为大疆的“生态系统”与竞争对手“单一产品”之间的对抗。
无论是极限运动爱好者,还是普通旅行、Vlog创作者,都能在大疆的影像生态中找到适合的创作入口。
一个购买了Osmo Action 5 Pro并对其体验感到满意的用户,当他需要全景相机时,Osmo 360自然成为首选,因为信任这个品牌的技术,并已熟悉其软件生态。
这种强大的用户粘性和生态锁定效应,是单一产品线竞争者难以逾越的壁垒。
![]()
从产品公司到影像技术平台
至此,大疆成功的底层逻辑已然清晰。
其在手持影像市场的全面胜利,是其公司定位从“产品公司”向“影像技术平台”演进的结果,真正的护城河在于其可跨品类复用的底层技术中台。
当大疆将这套为解决“三维空间”飞行难题而打造的技术体系,应用于手持拍摄问题时,便形成了技术上的优势。
竞争对手还在为提升4K画质、优化防抖而努力时,大疆已经将8K视频、电影级的色彩管理等“航拍级”技术,轻松地集成到手掌大小的设备中。这种代差,直接转化为体验差距。
但技术只是基础。真正让大疆领先的,是它正在构建的影像内容生态。
从拾音效果突出的DJI Mic系列(OSMO Audio),到操作简洁的剪辑App,再到多设备的无缝联动,大疆提供的是完整的一体化工作流——“拍摄—录音—剪辑—分享”。
这套生态的意义在于:它让普通用户也能拍出专业水准的影像,同时为专业创作者提供稳定高效的生产工具。
因此,大疆的产品不再区分消费与专业,它服务的是一个更大的群体——所有希望创造影像的人。
从无人机到手持相机,大疆正将自身打造为一个横跨不同终端形态的影像技术平台,并构建出综合性的壁垒。而这种平台化能力,正是大疆实现“再造大疆”的核心引擎。
![]()
结语
早期,在无人机这个蓝海领域,大疆从0到1开创了崭新的市场局面。
现在,它在资本追逐和对手围攻的喧嚣中仍然保持冷静,坚守自己的产品节奏,悄然加速构建出对手难以复制的护城河,用平台化能力,不断实现“再造大疆”。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