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5分钟能买菜,10分钟可健身,15分钟搞定养老、就医、上学事”。当城市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深耕”,“15分钟生活圈”正成为资阳解锁民生幸福的关键密码。
从雁江的“便民闭环”,到安岳的“医食无忧”,再到乐至的“健身自由”,近年来,资阳市正用一个个民生实招,把“15分钟”打造成居民手中的“幸福标尺”,让方寸之间的便利与欢喜,遍布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民生暖阳照亮每一位市民的生活。
雁江:“综”合解忧 “体”验暖心
在雁江区,一幅以“幸福”为底色的社区生活新图景正徐徐展开。自2023年起,“幸福雁江”社区综合体从蓝图走向现实,它并非简单的设施叠加,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深度融入居民的日常。在这里,从“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闲”,居民多元需求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皆能得到满足。
![]()
铜车马社区航拍。
每周六的早晨,铜车马社区居民高阿姨的“第一站”不再是菜市场,而是社区的公益性儿童托管中心。10月25日早上,她像以往一样牵着孙子的手往托管中心走,边走边叮嘱:“等会把你送到社区,你乖乖听老师的话看会漫画书,奶奶去把菜买了再回来接你。”
来到托管中心门口,早已有几位老师和志愿者热情地迎候。孩子像归巢的雏鸟,轻快地融入了同伴之中。高阿姨将孩子安心地交给老师后,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转身走向“第二站”——滨河西路便民摊区。
![]()
社区志愿者辅导托管孩子做作业。
经过统一规划管理后,现在的滨河西路便民摊区像个微型生鲜超市,水灵灵的蔬菜瓜果码放得整整齐齐,鲜肉案板干净清爽,高阿姨悠闲地挑选着最新鲜的食材。“这里的菜又新鲜又齐全,从小区门口走两步就到了,很方便。”
“以前买菜难是老大难问题!”铜车马社区党委书记张琳坦言,过去居民得跑远路去南门、西门市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还影响环境交通。“现在我们通过科学规划、集中管理,将流动商贩‘化零为整’,实现了民生便利与城市管理的双赢。”
![]()
高阿姨挑选新鲜蔬菜。
谈到现在生活的便利,高阿姨竖起了大拇指:“现在社区有了新学校,有了便民摊区,周末可以送娃娃到社区托管,我们也能安安心心买菜,社区想得太周到了!”
这种“先托管后采买”的贴心布局,正是铜车马社区规划“15分钟生活圈”的巧思,将儿童托管中心与便民摊区紧密衔接,精准解决老年人带娃、年轻家长办事的痛点,让15分钟的步行路程,变成了高效省心的生活闭环。
![]()
资阳兰家坡小学(雁江七小分校)。
安岳:“医”护到家 “食”暖烟火
“走路过来十分钟就到了,医生讲得很清楚,比去医院挂号排队省事太多了!”10月22日,在安岳县石桥街道广惠桥社区的健康小屋里,刚刚测完血压的蔡忠义老人,正向坐诊医生咨询最近遇到的眼疾问题,医生耐心细致的解答和叮嘱让老人连连点头。
![]()
安岳县广惠桥社区航拍。
小毛病不用往大医院跑,在家门口就能看。这是广惠桥社区在延伸“15分钟生活圈”服务中,给居民送上的贴心“健康礼”。
![]()
坐诊医生解答居民咨询。
2023年,为破解辖区居民“看病远、排队久”难题,广惠桥社区联合安岳县第三人民医院,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办起“健康小屋”,每周不仅有医生轮流坐诊,周一还提供免费问诊,血糖血压、B超、心电图等基础检查项目当场就能做,同时提供报告解读、健康宣教与咨询等免费服务,把优质医疗资源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
![]()
坐诊医生为蔡忠义老人检查眼睛。
“健康小屋开起我就常来,一点也不打挤,走过来就几分钟。”家住广惠九组安置小区的文家敏,早已把这里当成了“健康驿站”。
除了“医”的便利,一顿经济实惠又放心的热乎饭也暖和人心。2023年,广惠桥社区开办起“蜀适幸福食光”老年食堂,成为安岳县社区老年助餐示范点。“离家近,卫生又实惠,我每周大概都要来吃三次。”71岁的邓德君,家住新天地城邦小区,是社区食堂的“老主顾”。临近重阳节,今天社区要在食堂开展包饺子活动,他上午10点就慢悠悠地出了门,步行10分钟就来到餐桌旁,和大伙儿一起包起了饺子。
![]()
老人们在社区食堂一起包饺子。
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就餐能享受4-8元的助餐补贴,两荤一素算下来只要8块钱,邓德君笑着感慨:“出去吃随随便便也要20多,烧个汤就10多块,这里便宜多了,甚至比自己在家做还划算!”
食堂不仅对老人友好,也为附近务工人员提供餐食,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体更是推出上门送餐服务,每天要服务二十多人。
![]()
社区居民围坐一起吃饺子。
“医”“食”不愁,休闲娱乐也不缺位。在距离党群服务中心仅140米的口袋公园里,滑梯、秋千、跷跷板一应俱全,成了孩子们的快乐天地。“天天都热闹得很,尤其是晚上,小朋友耍得不想回家。”家住一旁和谐缘小区的居民黄大爷,望着嬉戏的孩童,脸上满是笑意。
![]()
居民带着孩子在口袋公园玩耍。
“就学、就医、购物、健身……步行15分钟都能到!”广惠桥社区党委书记吴章彪细数着便利:辖区有南山公园、儿童生活广场、滨河路公园供休闲;安岳中学方林校区、岳石路小学、安岳之星幼儿园等保障就学;尚东购物中心、南山生活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满足居民购物需求。“下一步我们社区在特色项目建设当中还要链接更多资源,把15分钟生活圈的内容再丰富再完善,让居民过得更舒心。”
乐至:“圈”出健康 “动”享便捷
近年来,乐至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健康事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头戏”,以“市民500米健康休闲计划”为抓手,深入实施“15分钟生活(健身)圈”行动,持续完善提升健身运动配套设施,打造“家门口的健身圈”,让全民健身成了乐至人生活的“标配”。
![]()
乐至县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航拍。
“下楼几分钟就到球场,下雨也不怕,跑几步就回家了,太方便了!”22日,在乐至县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南郊社区居民唐女士正和球友“激烈”地打着乒乓球,退休后,这里成了她的每日“打卡地”。“送完孙儿上学就来活动下,几分钟路程,既锻炼了身体,又结交了朋友,心情也比较愉悦。”
![]()
居民唐女士和球友打乒乓球。
从清晨到傍晚,健身中心里始终充满激情,打球的、做操的、散步的络绎不绝,退休老人在这里培养兴趣、找到乐趣;年轻人下班后释放压力、挥洒汗水。“门球、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网球啥子场地都有,设施很完善。”唐女士指着场地说,“周末和节假日更热闹,大人小孩都来,人气旺得很!”
“现在开放了,大家都可以来。我们有4个门球场地,到这里来就像大家庭一样友善和谐。退了休能有地方耍,太开心了!”打门球的欧大姐也笑着说道。
![]()
打门球的欧女士。
老城区的健身需求同样被精准满足。南塔街道北街社区的灯光球场人气爆棚,打乒乓球、下棋牌、做健身操的居民比比皆是。“现在设施比以前完善多了,生命在于运动嘛,运动中的生命更显生机活泼!”居民宋明有挥拍击球,神采奕奕。
而北街社区川鄂中路197号小区里,新安装三天的乒乓球台前早已围满了人,“以前去公园远,现在家门口就能锻炼。”居民龙健感慨,“乒乓桌、健身器材都安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对小区里的老年人太友好了。”
![]()
川鄂中路197号小区新装的乒乓台。
据悉,自2019年起,乐至县着力打造“15分钟健身圈”,逐年对城区各社区进行摸底,利用社区闲置空地,建设了一大批以健身路径和乒乓球台为主的便民运动设施。同时,积极推动全民健身中心、灯光球场、南塔五人制足球场、各类学校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免费开放。截至今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最初的1.48平方米/人增长到2.60平方米/人,15分钟内必达健身场地已成现实。
乐至县教体局社会体育股副股长邓翔匀表示,“下一步还将利用空地、屋顶等闲置空间,增设更多便民体育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让‘15分钟健身圈’更贴心、更暖心。”
![]()
陈毅广场上居民们跳坝坝舞。
记者手记
以社区为圆心、步行半径为刻度,从柴米油盐的烟火气到文体康养的多元需求,每一处设施升级、每一项服务延伸,都在缩短居民与便利生活的距离,让“小事不出社区、大事就近能办”从愿景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这15分钟的半径里,装下的不仅是生活所需,更是资阳对民生温度的细腻注解。

民情工作室文/图/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