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4日,华夏银行发布了今年三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华夏银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79%,但第三季度单季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7.62%,存款增长8.72%;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不良贷款率有所下降。值得关注的是,衡量风险抵御能力的拨备覆盖率出现了明显下降。
《摩斯观市》注意到,华夏银行在发布三季报的同时,公布了部分高管履新情况,一是聘任刘小莉为首席运营官;二是聘任方宜为首席风险官,而原首席风险官是刘小莉;三是聘任刘越为首席财务官。
华夏银行最近人事变动频繁,这背后反映的是在面临资产质量管控压力、息差收窄与合规压力的严峻形势下,启动的一场深层战略调整。
也就在三季报发布不久前,华夏银行因涉及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以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原因被监管开出的8725万元的“天价”罚单,成为2025年以来金融业金额最高的一笔罚单。
1.利息净收入下滑
营收被公允价值亏损拖累
10月24日,华夏银行发布了今年三季度报告。根据三季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华夏银行前三季度累计实现总利润243.2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23亿元,降幅为2.89%;归母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减少5.29亿元,下降2.86%。这一趋势也与行业整体环境密切相关,目前整个行业都有着回暖趋势,一方面,贷款重定价压力逐步缓解;另一方面,存款利率下调幅度大于LPR降幅,为银行息差提供了支撑。
从收入情况来看,华夏银行的传统核心收入利息净收入呈现下滑趋势,但非利息收入却出现了同比增长。具体来看,华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等多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8.33%,达46.94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3.61%,达127.99亿元,以及汇兑损益由去年同期的0.82亿元增至4.56亿元,这些指标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为营收提供了正向支撑。然而,作为银行传统支柱的利息净收入却出现下滑,前三季度为462.94亿元,同比下降了1.62%
更值得关注的是,华夏银行营收下滑的主因来自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剧烈波动。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去年同期的33.26亿元变为-45.05亿元,同比减少78.31亿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盈利转为大幅亏损,对整体营收形成了较大拖累。对于营收下降,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解释称,营收下降主要受债市波动影响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同比减少。
在资产质量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58%,较上年末下降了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49.33%,较上年末下降12.5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2.36%,较上年末下降0.23个百分点;净息差为1.55%,较上年末的1.60%收窄0.05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2024年末降至1.60%,为近九年最低水平,本次继续降至1.58%,显示其风险管控机制正在持续发挥作用。
此外,根据原银监会2018年发布的监管要求,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指标已调整为120%至150%的区间,贷款拨备率最低要求也调整为1.5%至2.5%。华夏银行当前指标虽仍符合监管要求,但拨备覆盖率的持续下降,反映出其风险抵补能力有所减弱。若为提升该指标而加大拨备计提,则可能对当期利润形成压力,这一平衡对管理层提出了一定挑战。同时,净息差收窄也可能对银行盈利形成持续挑战。
从规模角度看,华夏银行的总资产持续增长。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华夏银行资产总额达到4.5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98.67亿元,增幅为4.80%。存款总额则达到2.34万亿元,增幅达8.72%。贷款总额为2.4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92.77亿元,增幅为2.93%。存贷差持续扩大,反映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华夏银行的风险偏好趋于谨慎。这虽然增强了流动性安全边际,但也对净息差和盈利能力构成持续压力,也体现出银行在规模扩张与盈利增长之间寻求平衡的情况。
在成本控制方面,华夏银行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前三季度成本收入比为29.95%,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细看支出结构,华夏银行上半年业务及管理费132.05亿元,同比减少0.88亿元。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总体成本收缩的背景下,根据25年1至6月半年报显示,职工薪酬及福利支出却同比上升1.19%,达到76.38亿元,成为成本控制中的一个特例。按截至6月末3.68万人的员工规模计算,人均月薪约为3.45万元。
2.高管密集换血
巨额罚单凸显风控挑战
今年以来,华夏银行管理层发生系列变动。除了杨书剑新任董事长以外,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刘小莉、首席合规官杨宏、首席信息官龚伟华均为今年新任命的高管。且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在10月22日又有新的调整,转任首席运营官,其职务由来自北京银行的方宜接任。
从刘小莉的任职履历来看,她曾担任华夏银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华夏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华夏银行授信审批部总经理,比起运营,或许对于风险管控颇有经验。新任首席风险官方宜现年45岁,曾任北京银行济南分行副行长、北京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办公室副主任、北京银行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北京银行石家庄分行行长。
包括方宜在内,现任华夏银行的董事长杨树剑、副行长唐一鸣、首席信息官龚伟华均来自北京银行。
而今年4月,华夏银行出现多起高管退休及职务交接。首席审计官刘春华、执行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宋继清因到龄退休卸任,董事会秘书职责由杨伟接任。
此外,华夏银行董事会已表决通过,由现任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越担任首席财务官。简历显示,刘越系华夏银行现任资产负债部总经理,曾任该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北京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计划财务部总经理。
自杨书剑今年初担任华夏银行董事长后,明确提出“刀刃向内”的改革方向,要求全行“走出舒适区,开辟新征程”,着力解决改革创新和转型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在此背景下,华夏银行于9月底发布董事会决议,审议通过两项重要议案:一是申请设立资金运营中心,二是对总行部分组织机构进行调整优化。此次组织架构与人事布局的调整,被视为华夏银行在新管理团队带领下推进内部改革的具体举措。
然而,这场旨在“刀刃向内”的改革,其紧迫性在不久后便得到了现实的印证。
就在今年9月初,华夏银行收到金融监管总局开出的8725万元罚单,成为2025年以来金融业单笔金额最高的行政处罚。处罚事由涉及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以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问题。该处罚是基于2023年监管部门对华夏银行开展的“风险管理及内控有效性”现场检查结果所作出的行政决定。
罚单公布仅一周后,华夏银行全资子公司华夏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也因投资运作不规范、系统管控不到位、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原因被处以1200万元罚款。
对于超级罚单,业绩说明会上,华夏银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于国庆对此作出公开回应。他表示,此次处罚源于2023年的全面内控检查,银行在收到检查意见后已向监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截至目前,所指问题的整改完成率已达95.34%。
与此同时,自杨书剑担任董事长以来,华夏银行持续推进内部改革,并于9月底审议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就此来看,此次调整不仅旨在打破部门壁垒、提升业务效率,也着眼于强化风险控制与合规管理能力。不过,相关改革举措能否切实提升银行的风控水平与业务活力,仍有待实践检验。
作者 | 摩斯姐
来源 | 摩斯观市(MorseView)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