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时节,福鼎市店下镇屿前村迎来晚稻收割季,金色稻浪在微风中翻滚,联合收割机穿梭田间,轰鸣声与丰收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乡村好“丰景”。
![]()
屿前村地处店下集镇东北,既有苍翠林地,也有肥沃良田,种有水稻、白茶、黄栀子等作物。随着纬五路穿村而过,便捷的交通为村庄发展铺就了“快车道”。“今年全村晚稻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基本上采用‘早稻—晚稻—蚕豆’三季轮作模式。”屿前村党总支书记钟而峰指着连片的稻田介绍道。
![]()
这边稻田里的收割机还在忙碌,那边种植户们正细心照料一盘盘刚冒芽的蚕豆苗,让“一季接一季”的农事节奏无缝衔接。“这几天开始培育,等11月上旬就可以移栽到田里,明年谷雨节气开始采摘。”种植户林纯迁说。
早稻3月下旬播种育秧,7月收割;晚稻6月下旬播种育秧,10月收割;蚕豆10月下旬育苗,次年4月开始采收……在三熟制轮作模式下,稻茬还田作肥,蚕豆固氮养地,形成“生态好—产量高—收益佳”的良性循环。2024年,屿前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790元。
![]()
为了让这片沃土迸发更多活力,屿前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以水稻这一传统优势产业为根基,进一步解锁“水稻+”多元模式,推动“单一种粮”向“三产融合”转型升级,打开乡村振兴的新空间。
![]()
![]()
![]()
种植户在稻田里收割
走进屿前村口,标志性门楼搭配着木质游廊,是游客打卡的第一站。往前不远,一棵“古榕树”格外显眼,树枝向四周肆意舒展,浓密的枝叶织成一张巨大的绿伞。树旁,几张青灰色石桌错落摆放,村民、游客们在此歇脚聊天,偶尔有孩子绕着树干追逐,笑声洒满角落。
沿着村道前行,还有更多变化藏于其间:村广场墙上被水墨风光图覆盖,修缮过的陈家大院古香古色,昔日杂乱的边角地变成了口袋公园,清理后的荷花塘重现“莲叶何田田”的景致,夏日里满池荷花引来不少游人驻足……
![]()
屿前村
钟而峰
“我们一手抓基础设施提升,整治村容村貌、修建广场公厕、增加配套设施等,让村庄颜值大幅提升;一手抓特色资源盘活,将‘古榕树’、古民居、非遗‘屿前鱼灯’和‘中共闽东特委鼎平办事处遗址’等元素串联起来,走出一条‘水稻+乡村旅游’的特色发展路。”
钟而峰表示,未来,随着农文旅不断融合深化,屿前村将持续拓展产业新业态、新场景,激活内生动力,让“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田园愿景变为村民持续增收、游客乐享美好、乡村持续发展的生动现实。


福鼎市融媒体中心
文:王婷婷
图:王婷婷、店下镇
编辑:杨譞
审核:汪晶晶
监制:黄益升
总监制:王良伟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