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的专机准备启程飞往中国时,俄罗斯国内媒体已经用上了“近年来最重要”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此行。
![]()
值得注意的是,这趟访问的时机实在是太微妙了,它紧随中美在釜山那场信息量巨大的会谈之后,在那场会谈里,关税和稀土等棘手问题似乎有了某种共识,气氛并不轻松。
更让人寻味的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前脚刚宣布了自己将在2026年4月的访华计划,后脚就向莫斯科递出了橄榄枝,试探性地提出要不要聊聊核军控。
![]()
普京的回应一反常态,竟然被外界形容为“具有建设性”,这背后显然不是简单的客套,搅动棋局的还有特朗普的一句话,他公开提及,在解决乌克兰问题上,或许中国能提供一些协助。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东方,米舒斯京此行,显然不只是常规的友好访问,他肩上的担子,重得很。
![]()
协调乌克兰局势的立场,无疑是此行的核心任务之一,但在这之前,他必须先解决一个更现实,也更紧迫的问题——钱。
当下俄罗斯的国库真的不宽裕了,战争的成本就像一个无底洞,持续消耗着财政,雪上加霜的是,全球能源价格掉头向下,让依赖原材料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备受打击,相关收入降幅超过了百分之二十。
![]()
现实的账本更为残酷,财政赤字的窟窿比预期大了整整五倍,这种压力直接传导到了政府层面,迫使当局不得不在当年最后一个季度紧急削减开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
以前特别牛气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2023年财报上明明白白写着,净亏损足足有6290亿卢布,而且有预测说,到今年年初,这家能源巨头得面临一场大危机。
![]()
他们在欧洲的市场,那个曾经躺着赚钱的金矿,已经被美国和挪威联手彻底瓜分,西方大门紧闭,俄罗斯只能被迫掉头,在亚洲市场寻找新的买家,寻找能让自己撑下去的生命线。
而中国和印度的采购,在过去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被普遍看作是支撑俄罗斯经济免于崩溃的关键,这种依赖深刻地烙印在了双方的贸易关系中,尤其体现在一个心照不宣的词上——价格。
![]()
那个被外界称作“采购折扣”的东西,其实是俄乌冲突之后才出现的一个特殊产物,它不完全是商业逻辑,更是一种带有政治和战略考量的差价,也就是说俄罗斯在特殊时期,为了维系生命线而不得不做出的让步。
现在情况似乎有了些变化,俄罗斯的一些政商精英开始觉得,不能一直这么“贱卖”了,希望借着总理访华的机会,给出口到中国的大宗商品普遍涨涨价。
![]()
俄专家:访华期间,中俄有可能探讨两国之间关于“采购折扣”的新模式
![]()
俄罗斯的专家,比如卢贾宁,已经开始公开吹风,探讨构建一种“采购折扣新模式”的可能性,他们设想的方案有很多,比如把折扣跟国际油价或者海运费挂钩,或者干脆引入固定加浮动的模式。
甚至他们还希望借鉴对印度的“动态折扣模式”,让价格能更灵活地反映市场变化,说到底就是想多赚点。
![]()
虽然双方在公开场合,谁也没有提过“折扣”这两个字,但俄罗斯财政部的数据不会骗人,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卖给亚洲伙伴的价格,确实要低一些。
但是中方的看法很直接,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能源需求持续走弱的大背景下,市场的话语权依然牢牢掌握在买家手里,现在还远没到卖家可以随意叫价的时候。
![]()
价格谈不拢的核心,最后都落到了那个谈了两年多的大项目上,就是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
这条管道设计的年输气量能到500亿立方米,对俄罗斯来说,它是补上欧洲市场损失、打通亚洲新通道的关键战略,可偏偏就是这么重要的项目,卡在价格这事儿上动不了。
![]()
俄方的报价,希望能够参照过去卖给欧洲的价格,大约在每千立方米300美元左右,而中方的考量则更为实际,价格必须基于国内市场的承受能力,心理价位大约在100美元上下,这巨大的价差,让谈判陷入了僵局。
除了价格,路线选择也是一个分歧点,俄方希望管道能途经哈萨克斯坦,这样能节省不少建设成本,但中方直接指出,我们跟哈萨克斯坦之间的现有管道,早就在满负荷运转了,没有多余的容量。
![]()
这种谈判桌上的拉锯,与十多年前的光景形成了鲜明对比,还记得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同样是俄罗斯处境艰难,中国伸出援手,以一个稳定的价格,签下了一份长达30年的供气长约,给了莫斯科极大的支持。
时移世易,如今就连土耳其都敢撕毁与俄罗斯共建天然气枢纽的协议,反过来要求俄方提供打折的天然气,这无疑让莫斯科更加感受到现实的寒意。
![]()
不过,尽管“西伯G利亚力量2号”举步维艰,双方现有的合作却依然火热,“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在2024年的输气量就达到了310亿立方米,已经超过了合同规定的数量。
为了满足中国的需求,俄罗斯甚至多次提供了合同之外的额外供应,普京本人曾亲自下令,要“无条件满足中国的需求”。
![]()
但另一面是,2023年俄罗斯对华的煤炭出口量,却同比实实在在地减少了18.1%,能源贸易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可能是意识到了过度依赖能源出口的风险,俄罗斯正在努力开辟新的赛道,而农业就是他们选中的那个最具潜力的突破口。
![]()
这一切的契机,还得从2018年讲起,当时特朗普挥舞着贸易战大棒,无意中为俄罗斯的农产品打开了通往中国市场的大门,从2014年到2020年,俄罗斯对华农产品出口额从区区11亿美元,一路飙升至超过40亿美元。
到了2022年,这项贸易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70亿美元,中国早已成为俄罗斯禽肉、牛肉和大豆的最大买家。
![]()
为了把这条农业生命线做得更扎实,俄罗斯正在全力推进一个名为“新粮食陆路走廊”的大项目,他们在远东地区大举投资建设粮食码头和配套铁路,扎鲁比诺港已经成功完成了万吨级的粮食装船作业。
与此同时,中俄边境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马加鞭,米舒斯京曾在7月紧急视察边境口岸,并下达死命令,要求在年底前将通行能力提升三倍,铁路货运站的扩充,口岸的改造,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
这些努力的目标特别清楚,就拿后贝加尔斯克满洲里这条通道来说,就是要把粮食运输的时间,从以前的3个月,一下子压缩到3个星期。
看得见的硬件在联通,看不见的金融血脉也在加速融合,同江铁路大桥、黑河公路桥早已通车,中俄原油管道复线也投入运营,仅2022年就向中国输送了8625万吨原油。
![]()
贸易结算的“去美元化”进程更是迅猛,普京在2022年就宣布,天然气贸易采用人民币和卢布各半的方式结算,到今年,这种本币结算模式已经扩展到了石油和煤炭领域。
2022年时,中俄贸易的本币结算比例就已经达到了一半,在边境地区甚至实现了百分之百,这不仅有效规避了SWIFT系统的制裁风险,也极大地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
所以当米舒斯京坐在北京的谈判桌前,他要谈的绝不仅仅是一两单能源合同的价格,价格的背后,是俄罗斯未来经济的生命线,是国家战略的转向,更是在动荡的世界格局中,寻找一个最稳固、最可靠的长期立足点。
根据最新报道,米舒斯京已经抵达北京,当然我们也在这里期待双方能够达成彼此都满意的结果。
![]()
参考资料: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