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重,还有治疗的意义吗?”
这个沉重的问题,来自河南平顶山的左承兵师傅。2023年4月,他在平煤神马集团总医院做了胃肠间质瘤手术,手术很成功,恢复得也不错。但谁都没想到,一年后复查时,发现腹腔内出现了转移。
在医生的建议下,左师傅开始服用靶向药格列卫。同时,听说秦皇岛有位大夫治疗经验丰富,他也特地赶去寻求中医药治疗。
然而,2025年2月22日的复查结果让人揪心:肝内多发低密度病变,腹盆腔、腹膜后多发软组织团块较前增多、增大,还出现了腹盆腔积液……这意味着靶向药已经耐药,病情仍在进展。
![]()
医生建议换用二代靶向药,但家属很犹豫:“二代不行,就吃三四代?感觉不靠谱,就没吃。”
邻居的故事带来希望
就在一家人不知何去何从时,邻居张阿姨知道了情况,建议他们试试郑州的专家:“你不要往秦皇岛跑了,那么远,咱们河南就有,郑州就有,何必舍近求远。”
左师傅的爱人回忆道:“我们有个邻居张阿姨,当年是抬着进医院的。当时已经不行了,家人抬着她来找袁院长。现在,已经过去十三年了。”
张阿姨患的是乳腺癌,手术、化疗后因为感染昏迷了四天,后来又因骨转移导致下肢瘫痪,有半年时间连翻身都困难。当时,连她最好的朋友都劝家人放弃。最后,家人带着张阿姨找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的袁希福院长,喝了5天中药后烧退了;喝了三个月,慢慢能走路了……
“现在她情况怎么样?”
“现在很好,天天骑着电动车来回跑。”
重拾信心,初见成效
有了张阿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2025年2月24日,左师傅一家毫不犹豫地来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长。
![]()
服用中药后,左师傅的腹痛明显减轻,从两三天下一次减少到四五天一次,疼痛程度也减轻了。家属说:“一个月后,我们就感觉好转了。最起码食道、胸椎这里不闷不胀了,肚子也变软了。之前按上去硬硬的,现在软了很多,后背疼痛也减轻很多。”
2025年4月7日上午,左师傅到医院复诊。袁希福院长特意邀请他们分享经历,鼓励更多患者。
袁院长以左师傅和张阿姨的经历告诉大家:“病重,依然有治疗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放弃了,像张同志那样,如果当年她放弃了,可能就真的没有以后了。”
![]()
“我想说的是,自助者天助。不管病情多重,哪怕是抬着来的,只要不放弃,都有康复的希望。第二点,即使是西药、化疗、靶向药都耐药了,走投无路了,我们老祖宗留下的这门医术,依然能给大家带来康复的希望。不是我水平有多高,而是炎黄子孙传承的这门医术,我们只是学习传承,继续为大家服务。”
从靶向药耐药到找到新的治疗方向,左师傅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轻易放弃希望。每个人的抗癌之路都不相同,但坚持和信心,往往是走向康复的重要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