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简称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1世纪需重点研究和防治的疾病之一。
在婴儿期,特应性皮炎通常初发于面颊部,表现为瘙痒性红斑,继而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密集成片。这些小疹子还会不断蔓延,迅速扩展至头皮、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患儿会因为剧烈瘙痒而哭闹不止,影响睡眠和生长发育,新手爸妈们往往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到了儿童期,皮损可累及四肢屈侧或伸侧,常见于肘窝、腘窝和小腿伸侧。此时的皮疹往往干燥肥厚,有明显苔藓样变,皮肤摸起来粗糙不平,就像树皮一样。孩子会忍不住反复搔抓,形成 “瘙痒-搔抓-瘙痒” 的恶性循环,不仅皮肤受损严重,还可能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影响身体发育和学习状态。
![]()
青少年与成人期的特应性皮炎,皮损累及的范围会更加广泛,既可出现红斑、糜烂等急性期损害,也可表现为皮肤肥厚如苔藓等慢性损害。除了常见的部位外,还可能发生在躯干、面部、手背等部位。剧烈的瘙痒感依旧如影随形,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让他们在人群中总是显得有些 “格格不入”,不敢轻易露出自己的皮肤。
01
特应性皮炎的治疗策略
特应性皮炎治疗策略包含寻找病因和诱发加重因素等。
1
医药手段
目前,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以基础治疗、外用药物、系统治疗等为主,其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但长期疗效并不稳定,病人经济负担重且药物副作用多。
2
日常护肤
基础治疗即为修复皮肤屏障和保湿,润肤剂是主要手段。润肤剂是指南公认的一线基础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修复皮肤屏障的方法,可以为皮肤提供外源脂质的来源,保持水分,减弱外源性不良因素的刺激,从而改善特应性皮炎临床症状,如减轻慢性湿疹样皮损,缓解皮肤干燥及皮肤瘙痒等。
目前大多数研究显示,使用润肤剂能减少特应性皮炎的复发频率,降低严重程度,延长缓解期,减少外用糖皮质激素用量和频率,新生儿尽早使用润肤剂可以减少或推迟特应性皮炎的发生。
![]()
现代医学认为特应性皮炎的发病与皮肤屏障功能破坏、遗传易感性、免疫功能紊乱、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皮肤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微生态菌群失衡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生物膜的屏障作用。皮肤屏障功能受损通常表现为皮肤pH上升,经皮水分散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增加,水含量下降以及皮脂含量降低。
02
润肤剂剂型
润肤剂是指可以帮助皮肤角质层水合并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层的物质,合理使用不仅能减少鳞片状皮肤,改善皮肤外观,而且能改善皮肤的瘙痒感和紧绷感。
润肤剂按照剂型可分为软膏、霜剂、乳液、凝胶和喷雾等,软膏油脂含量最高,对皮肤闭塞作用最强,适用于干燥和苔藓样改变皮肤;霜剂为水油混合剂,病人容易接受;乳液油脂含量少,水含量较高,易于涂抹吸收,适合伴有大量渗出的皮肤;凝胶水含量高,无油腻感;不同剂型辅助治疗效果不一。
考虑个体差异、皮肤干燥程度及气候等原因,可选择不同剂型。冬季和北方的春季、秋季根据皮肤干燥情况可选用富含脂类的润肤剂,如霜剂、软膏;夏季和南方的春季、秋季可选择乳剂;皱褶、出汗等部位可适当减少应用或选择较稀薄的剂型。
03
润肤剂使用频率和使用量
1
使用量
大多数指南建议根据指尖单位(fingertip unit, FTU)选择使用剂量,《特应性皮炎的全程管理共识》《儿童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3年)》与《功效性护肤品在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指南》等推荐量为患儿每周100~250g;欧洲特应性皮炎治疗指南推荐儿童用量为每周100g。
2
使用频率
指南推荐每天1次或2次,皮损或干燥部位可适当增加次数;有指南建议增加面颈、手部等暴露部位的使用次数,因其受环境如洗手、低温和风吹等影响更容易出现皮肤干燥。
由于润肤剂的保湿具有时限性,尤其是不同剂型保湿时长不一致,需要个性化使用。总体建议每天至少使用2次,特别是沐浴后保湿最有效,在皮炎缓解后也应继续使用。
05
针对AD的润肤剂产品的开发和设计
一款润肤剂产品主要由保湿剂、油脂、乳化剂、防腐剂、功能成分组成。针对特应性皮炎患者,由于皮肤屏障结构和功能异常,开发产品时要考虑产品安全性,原料风险要进行预防,降低过敏反应。
保湿成分:甘油、乳酸钠、PCA钠、透明质酸钠等类似NMF成分;
脂质选择:可以选择封闭性石蜡、合成脂、硅油等;
植物油可以选择:亚油酸类(葵花籽油、葡萄籽油、红花籽油等)、亚麻酸类(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牡丹籽油、琉璃苣油等)、乳木果油、霍霍巴油、白池花籽油等,建议选择富含ω-3、ω-6植物油,可以修复皮肤屏障、改善皮肤炎症。
乳化剂:葡糖苷类、聚甘油类、甘油硬脂酸柠檬酸酯、单甘脂等乳化剂。
防腐剂:选择无添加的防腐成分,如1,2-己二醇、1,2-戊二醇、对羟基苯乙酮、辛酰羟肟酸等。
功能成分:针对特应性皮炎的皮肤屏障功能异常、微生态菌群失衡、免疫功能紊乱等方面进行选择。
物理屏障方面:进行细胞间脂质补充,选择神经酰胺NP\AP\ECOP,同时考虑神经酰胺的碳链要长碳链。
微生态平衡:益生元、抑菌肽、乳酸菌等发酵产物,维持微生态平衡,增加表皮葡萄球菌等有益菌生长,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繁殖。
免疫屏障: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免疫反应。如甘草酸二钾、尿囊素、香茶菜提取物、麦冬提取物、蜡菊提取物、芍药苷、硬脂基甘草亭酸酯等。
参考文献:
润肤剂在儿童与婴幼儿特应性皮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