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重阳节”,可能很多年轻人只知道这是个敬老的日子,却不太清楚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里,到底藏着多少讲究。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老一辈人总会特别重视,不光是因为要陪伴长辈,更因为这一天有着许多流传至今的规矩。
那么,这"1不说,2不忘,3不动,4不送"究竟说的是什么呢?
![]()
九九相重,重阳节的特殊意义
重阳节为啥叫"重阳"?这得从"九"这个数字说起。
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代表着天地间的阳刚之气,而农历九月初九恰好是两个"九"碰在一起,所以叫"重九"或者"重阳"。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觉得"十全十美"的"十"才是最大的数,其实在古代,"九"才是至尊的象征。
![]()
皇帝穿的龙袍上绣的是"九龙",宫殿建筑讲究"九九归一",就连北京故宫的房间数都和"九"有关系。
"九"和"久"读音相同,这在中国文化里可是个大好兆头。
两个"九"碰一块儿,就是"长长久久"的意思,所以重阳节从古到今都被当成吉祥喜庆的日子。
正因为这样,这一天的讲究也就格外多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规矩,看似繁琐,实际上都是希望家人平安、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
![]()
1:不说
重阳节是个吉祥的日子,说话自然也要讨个好彩头。那些丧气话、晦气话,这一天可千万别往外说。
"唉,今年又老了一岁"、"身体一年不如一年"这种话,听着就让人心里堵得慌。
重阳节本来就是祝愿老人长寿健康的节日,说这些话不是给自己添堵吗?
多说些"身体越来越硬朗"、"精神头儿真好"这样的吉祥话,老人听着开心,自己心情也好。
有些人说话不经大脑,总喜欢提些不该提的事儿。
![]()
比如谁家老人去世了、谁家出了什么不幸的事,这些话题在重阳节这天提起来特别不合适。
节日就该说些高兴的事儿,聊聊家常、说说趣事,让气氛轻松愉快才对。
年轻人之间可能开玩笑没什么,但在老人面前要注意分寸。
有些看似幽默的话,在老人听来可能就是不孝顺、不尊重。说话讲究个"敬老孝亲",嘴甜一点、话暖一点,老人高兴了,全家都跟着高兴。
![]()
2:不忘
重阳节虽然过得热闹,但有两件事是万万不能忘的,这关系到孝道和家风的传承。
祭祖这事儿不能马虎。重阳节和清明节、中元节一样,都是祭祖的日子。
农历九月正是秋收结束的时候,庄稼归仓了,收成好了,这时候要感念祖先的恩德,祈求他们保佑家族平安兴旺。
祭祖不光是上香磕头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仪式,让子孙后代记住家族的根,记住孝道的传统。
![]()
出嫁的女儿要记得回娘家。秋收农忙结束了,正是农闲的时候,外嫁的女儿可以趁这个机会回娘家看望父母。
古时候交通不便,女儿嫁出去了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次面,重阳节回娘家就成了难得的团聚时刻。
现在虽然交通方便了,但这个传统还在,女儿回娘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过个节,也是孝心的体现。
![]()
3:不懂
重阳节当天,有三件事情老人们特别忌讳,年轻人可能觉得没什么,但在传统观念里这些都很重要。
针线活儿这天最好别碰。过去家家户户都有针线活儿要做,但重阳节这种喜庆的日子,拿针拿线容易扎到手,见血破皮多不吉利。
现在虽然很少有人做针线了,但这个习俗的道理还在——喜庆的日子就该高高兴兴的,别因为小伤小痛坏了气氛。
脾气要收住。重阳节讲究的就是家和万事兴,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气气才是正理。这一天要是因为点小事儿就发火吵架,不光伤感情,还影响健康。
![]()
老人家本来就容易情绪激动,子女更要注意别惹老人生气。和和气气过完这一天,比什么都强。
出远门的念头打消了吧。重阳节是敬老节,正是该陪在父母身边尽孝心的时候。
现在年轻人工作忙,平时陪父母的时间就少,好不容易到了这个节日,就别再计划着出门旅游或者忙别的事了。
在家陪老人吃顿饭、聊聊天,这才是重阳节最好的过法。
![]()
4:不送
咱们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重阳节看望长辈更是要带上礼物。可送礼这事儿门道不少,送错了不光没表达心意,反而让人心里不舒服。
菊花虽然是重阳节的代表花卉,登高赏菊也是传统活动,但可千万别直接把菊花当礼物送人。
菊花在民间有个不太好的别称叫"丧花",因为祭奠的时候常用,送菊花就像在咒人倒霉似的,谁看了都不高兴。
水果是常见的礼物,但梨子和李子最好别送。
"梨"和"离"同音,"李"也和"离"谐音,送这些水果给长辈,寓意上就是希望分离,这多不吉利。老人家可能不会当面说什么,但心里肯定会犯嘀咕。
![]()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喜欢送高档的糕点、补品,但那些高油高糖的食品真不适合老年人。
重阳节本来就是敬老的日子,送礼要考虑老人的身体状况。血糖高的老人吃不了甜食,血脂高的老人要少油腻,送这些东西反而成了负担。
还有一个细节要注意,送礼要送双数。
单数在传统观念里不太吉利,而双数代表"好事成双"、"成双成对",更符合重阳节喜庆祥和的氛围。
送两盒茶叶、四盒点心,或者六样水果,这样才显得体面又吉利。
![]()
结语
重阳节这些"1不说,2不忘,3不动,4不送"的规矩,表面上看挺讲究,其实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活智慧。
这些习俗不是迷信,而是希望通过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提醒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好好陪伴老人、尊敬长辈。
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几千年,就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国人重视家庭、孝敬父母的价值观。过好重阳节,其实就是过好我们和父母相处的每一天。
信息来源
1.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中国民俗学会编,中华书局出版
2. 《重阳节习俗与民间信仰》,张紫晨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3. 《二十四节气与传统节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编
4. 《中国节日志·重阳节》,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编,光明日报出版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