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霜降)有关情况。
四方面原因导致年轻人脑卒中增多
很多人认为脑卒中是老年病,但是这两年经常能看到年轻人发病的案例,为什么年纪轻轻也会脑卒中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缪中荣介绍,近几年来,年轻人的卒中发生病例越来越多,这里面有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很多年轻人忽略了体检,脑卒中发病的基础是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很多年轻人可能不做体检,不知道自己得了这样一个疾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另外有一些年轻人知道自己有这样的疾病而不去控制,因为担心长期吃药有副作用,所以忽视了基础疾病的控制,最后造成了血管的硬化,导致了脑卒中的发生。
第二是一些生活方式,现在很多年轻人熬夜、不运动造成了肥胖,这些都可能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从而导致脑卒中发生。
第三是心源性脑卒中。如果心脏有问题,尤其是有一些房颤或者是先天性的心脏疾病,如果心脏产生了血栓,会造成脑血管堵塞,最后导致脑卒中发生。
第四是有一些全身性的疾病,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或者有一些动脉炎,这些都会导致发病。另外,女性长期服用避孕药或者是长期吸烟,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率。
如何早期发现脑卒中:“120口诀”
“1”就是看你的面部是否对称,有没有口眼歪斜,这是能够发现脑卒中危险的一个信号。
“2”就是看肢体,就是一侧肢体有没有无力和麻木。
“0”就是看你的语言,有没有语言表达困难,或者是词不达意,或者是听不懂别人说话,这些都是脑卒中发生的前兆。如果有这些问题、这些先兆的话,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送到有治疗条件的医院进行救治。
喝醋能软化血管?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孙林娟表示,“喝醋能软化血管”这是一个误区。
醋进入到消化系统后,最终会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以原形进入到血液系统,更不能直接软化和溶解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且长期大量喝醋,会刺激消化系统,引发和加重胃炎、胃溃疡,影响矿物质的代谢,比如说钙的吸收代谢,对骨质疏松的患者尤其不利。
如何理解“霜降补得好,冬天病不找”
孙林娟介绍,霜降进补的目的是为身体安然度过寒冬打下坚实基础。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任何有效的进补,都依赖于一个强健的脾胃来吸收运化。要养护好脾胃,让它能顺利将食物精华转化为滋养全身的气血。过于滋腻的饮食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增加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脑血管病患者如何科学地“补”?
对于脑血管病患者,推荐性质平和的食材,如鸡肉、鸭肉、深海鱼肉等,并搭配黑木耳、香菇、姬松茸等菌菇类食材。这些食材不仅能补益气血,本身又富含膳食纤维和多种活性物质,具有活血、化痰、降脂的作用。
老年人低血压常见3种情况
北京医院(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于雪介绍,低血压在老年人当中并不少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头晕、脑缺血甚至脑卒中等急症的发生。老年人的低血压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体位性低血压。在坐着或者躺着突然站起来的时候出现,因为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到心脏导致的低血压状况。这种情况,建议老年人起身动作一定要慢,建议采用“起身三步法”,如果从卧位起身,先在床沿坐起约1分钟,如果没有不适的话,再慢慢站起来1分钟,如果头不晕的话再开始行走,这是对老年人的一个建议。
第二类是餐后低血压,这个也不少见,但往往会被忽视。因为餐后血液主要集中在胃肠道,导致一过性的头部缺血。一般来说,建议老年人不要吃得太饱,进餐的顺序可以做一个调整,一般餐后低血压往往出现在清晨,因为早餐的时候可能摄取的碳水化合物比较多,所以建议有餐后低血压的老年人调整一下进餐顺序,可以先吃一些蛋白质或者蔬菜类的,然后再进食馒头、稀粥等碳水化合物,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另外要细嚼慢咽,不要很快地进餐,这样血液会一下子集中到胃肠,也会发生低血压的情况。另外,吃完饭以后建议坐位或者半卧位休息30-60分钟后再活动。
第三是药物导致的低血压。因为老年人高血压会联合应用很多的降压药,另外有一些治疗其他老年病如帕金森病、前列腺增生的药物也是可以引起低血压的反应。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就要嘱咐患者不要自己随意加药,避免药物性低血压的产生。另外,泡温泉、洗热水澡时间过长,处于脱水状态,或者大量饮酒也可以造成低血压。
发生低血压后怎么办?
发生低血压以后,一般会让患者尽快地平卧,把脚垫高,然后喂少量的温水,如果还是效果不好,或者已经出现了其他的伴随症状,胸闷、胸痛、呼吸困难或者意识障碍的话,一定要就医或者拨打急救电话。
总之,对于低血压,要注意不猛起、不大餐、不擅自改药,把预防做在前面。
突发脑卒中时可以通过扎手指、扎耳朵放血进行急救?
缪中荣表示,这一类的扎手指或者扎耳朵放血被称为放血治疗,其实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时间非常重要,现在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法,一个是静脉溶栓,一个是动脉取栓。
如果是因扎手指放血造成这样一个活动性出血,可能会影响后续治疗。
脑卒中发生以后,不要使用放血治疗的方法,要尽早到医院接受规范治疗。
脑卒中急救前能否服用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
发病以后,家里有时候会常备阿司匹林等一些救命的药物,这时候一旦自行判断是脑卒中发生,给病人服用这些药物是不安全的,其实有很多的脑卒中的患者意识并不是非常清楚,自行服药会造成窒息等一系列的问题。
脑卒中分为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就是脑出血了、血管破了,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堵了,如果脑血管堵了以后用阿司匹林这样的药物是可以的,如果脑血管破了,用这样的药物会加重出血。在没有接受规范的正规的CT扫描检查之前,实际上脑出血和脑梗死的有些症状是相似的,有经验的医生有时候都判断不了,所以在没有辨别清楚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不要在家里自行服药。
脑卒中发生时正确做法
脑卒中发生时正确的做法:
第一是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是让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因为意识障碍导致的呕吐造成的窒息;
第三是不要喂食喂药,这是脑卒中发作以后正确的做法。
霜降开始每天泡脚需泡到出汗才算到位?
孙林娟表示,这个养生方法非常流行,但是只说对了一半。泡脚确实可以刺激足部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体质虚寒、手足发凉的人确实可以带来非常舒适的温暖感。然而泡脚泡到大汗,这个标准对于中老年人群确实存在着不小的风险。
在秋冬季节,追求大汗淋漓,强行让毛孔开泄,使得本应内敛的阳气外散。很多人在泡完脚出大汗以后反而更感觉到疲乏、心悸、头晕,甚至更容易感冒,其根源就在于此。
正确的做法是泡到身暖微潮的状态,既感觉到身上非常温暖舒适、背部和头部微微出汗,但是没有形成汗珠流下,这种状态是最合适的。水温一般控制在37-40度左右,泡脚的时间一般是15-20分钟,以感觉到舒适为宜。
哪些人不适合泡脚?
一些人不适合泡脚,甚至泡脚时要非常注意。
比如,糖尿病患者一般合并有下肢的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对于温度的感觉非常迟钝,如果水温控制不佳,会容易引起小小的烫伤,这个小小的烫伤会导致感染等久久不能愈合,甚至继发感染、坏疽等。正确的做法是要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在37-40度左右,而不要直接用手去触摸,而且时间不超过10分钟。
第二种类型是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下肢静脉曲张,可以从外面观察到患者的血管屈曲、迂曲,高温热水浸泡会使血管进一步扩张,血液淤滞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这样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如果这类人群确实需要泡脚的话,也建议用温度计测试,水温也应该在37-40度左右。对于泡完脚以后,还建议患者进一步抬高患肢、肢体,以进一步促进血液回流。
第三类人群是严重高血压、冠心病和脑血管狭窄的患者,热水会使下肢的血管扩张,血液淤滞,这样就使得血液淤滞在下肢,回心血量减少,就使得重要的脏器,比如心、脑的供血相对不足。在这种血液重新分布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缺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对于这类人群,建议要严格控制水温在40度以内,并且泡脚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不要泡到小腿以上。
聚焦
三十年间激增201%!脑卒中负担持续攀升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我国脑卒中发病人数正迅猛增加。近日,武汉大学宇传华教授团队基于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的最新研究描绘了中国卒中疾病负担的三十年变迁轨迹,并预测了至2040年的发展趋势。
研究发现,1990年至2021年间,我国缺血性卒中(即脑梗)发病人数增加了201.13%,这一增速远超全球27.05%的平均水平。即使剔除人口老龄化因素,消除不同群体年龄结构差异的影响,其发病率仍攀升了35.72%,而全球平均发病率却呈下降趋势。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701期
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薇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