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夜微寒
前言
吉隆坡第47届东盟峰会的会场,本应是区域国家共商合作的平台,却因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发言陷入舆论焦点。
他手持文件强硬抗议中方设立相关自然保护区,声称“侵犯菲律宾权益”,还引用所谓国际公约和仲裁结果作为依据。
这番说辞未获各国认同,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当场回应:“外部势力介入只会让南海局势更棘手”,既戳破核心问题,更凸显区域内两种路线的鲜明对立。
从峰会交锋到海上互动,从利益分歧到合作破局,南海局势始终牵动着地区稳定的神经。
![]()
单边诉求与多边共识的碰撞
东盟峰会本是区域国家协调立场、推进合作的重要场合,此次却沦为单边挑衅与多边共识的“角力场”。
马科斯在会上反复强调自身主张,渲染“中菲对峙危及民众安全”,表面摆出“寻求多边解决”的姿态。
实则借峰会平台向美、日、澳等域外国家放大争议,试图通过外部势力向中方施压。
这种炒作在东盟-美国峰会上再度重演,马科斯持续炒作相关议题,妄图将双边争议扩大为多边矛盾。
面对这番单边表态,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的回应一针见血。
![]()
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他未直接点名批评,却明确指出“所有问题都应在东盟内部及与区域伙伴共同解决,一旦被外部势力强加支配,只会更棘手紧张”。
并强调“情况仍在我们掌控之中”这番话传递出东盟维护区域主导权的决心,更得到印尼、泰国等国的间接呼应。
事实上,“排除外部干扰”早已是东盟维持南海局势稳定的共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实施多年来,正是靠着这一共识避免了冲突升级。
马科斯的单边操作未能获得支持,核心是违背了东盟外交理念的转变趋势。
如今的东盟更倾向于通过集体机制维护稳定,坚守“合作优先、和平至上、拒绝外部干涉”的发展方向。
![]()
各国主张分歧与利益诉求的交织
南海局势的复杂性,根源在于区域各国领海主张的广泛分歧。
中国基于历史记载和国际法准则,明确相关群岛的主权归属,主张合法权益。
而其他一些国家通过国内立法单方面扩大领海或大陆架范围,导致主张重叠现象突出,越南和菲律宾均将南海中部约10万平方公里海域纳入自身大陆架。
除领海范围分歧外,各国对南海问题的态度也差异显著,中国始终坚持相关岛礁主权属固有权益,立场坚定一贯,同时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
![]()
菲律宾则通过修改国内法强化自身主张,多次在相关海域与中方发生冲突,态度强硬且频繁挑起争端。
利益诉求的差异导致争议持续,但区域国家并非没有共识,各国都清楚,南海的和平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这也是《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能够推进的基础。
中国推动《南海行为准则》,就是希望搭建共同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框架,让各国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这一主张得到了多数东盟国家的理解与支持。
![]()
从海上挑衅到舆论炒作
在单边诉求未获区域支持的情况下,菲律宾采取了一系列超出正常主张表达的动作,从海上挑衅到舆论炒作,再到法律层面的无端指责,手段多样且持续升级。
在东盟场合,马科斯将舆论炒作发挥到极致,他炒作中方所谓“危险演习”,将菲律宾塑造成“受害者”形象,妄图将南海局势动荡的责任甩给中方,贴上“海上强权者”的标签。
这种操作背后有着明确的国内政治考量,近年菲律宾经济增长乏力,通胀上升、民生问题突出。
马科斯政府在国内治理上乏善可陈,便试图通过制造外部议题塑造“强硬”形象,转移民众注意力,稳固政治地位。
![]()
但这种政治投机治标不治本,菲律宾民众真正关心的是就业、物价和社会秩序,而非南海上的无谓“较劲”。
为强化自身立场,菲律宾还极力拉拢域外势力介入,马科斯政府上任后,频繁与美国深化军事合作,邀请美军扩展在菲军事基地,甚至允许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表面上是防御性合作,实则“引狼入室”,让南海问题从区域争端变成地缘博弈前线,菲律宾沦为美国遏制区域发展的棋子。
然而事与愿违,东盟国家并未被外部势力压力左右,多数国家理解并认同中国的立场。
不支持菲律宾的挑衅行为,这也反映出美菲同盟在地区事务中影响力有限,菲律宾的孤立无援处境日益明显。
![]()
合作共赢与区域稳定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经验来看,南海问题的每次缓和都源于合作深化,每次紧张都源于外部干涉和单边挑衅。
中国拥有深海资源开发等先进技术,能为区域国家提供技术支持和合作平台,这种“技术赋能合作”的模式,既符合各国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诉求,又能通过制度化合作管控分歧。
越南等国在南海开采油气资源,但深海技术不足,若加入中国搭建的合作框架,便能借助技术优势实现资源开发提质增效,这种互利共赢的前景,远比单边对抗更具吸引力。
东盟外交理念的成熟转变,更为区域稳定注入正能量。
![]()
从过去在大国间摇摆不定,到如今坚持通过集体机制维护自身主导权,东盟国家愈发清楚,只有拒绝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才能真正维护区域和平与发展。
安瓦尔在峰会上的表态,不仅是对菲律宾单边行为的回击,更是对东盟未来发展方向的宣示“合作优先、和平至上、拒绝外部干涉”,这一理念已成为多数东盟国家的共识。
![]()
南海作为区域国家的共同家园,和平稳定是共同福祉,合作共赢是必然趋势。
从东盟峰会的共识与分歧,到各国的利益诉求与实际行动,南海局势始终在“对抗”与“合作”两条路线间徘徊。
但历史潮流不可逆转,随着中国与东盟合作的不断深化、《南海行为准则》的逐步落地、区域国家利益共同体的日益巩固,单边挑衅终将失去市场,合作共赢终将成为主流。
![]()
结语
如何抓住发展机遇、摒弃对抗思维,不仅是菲律宾需要面对的选择,也是所有区域国家的共同责任。
南海的和平稳定,既需要各国的理性克制,更需要务实合作的行动力唯有如此,才能让这片海域真正成为造福区域各国人民的“和平之海、合作之海、繁荣之海”。
![]()
信息来源:环球时报
![]()
信息来源:京报网
1.环球时报:《外交部:有关国家应切实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规定,停止侵权挑衅行动,渲染紧张局势》2025-10-27
2.京报网:《外交部:菲律宾蓄意侵权挑衅,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根源》2025-10-2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