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张含韵的一组近照引发讨论,“身材管理抛脑后”“彻底放飞自我”的评价在社交平台扩散。照片中的她未刻意维持纤细身形,穿搭偏向舒适休闲,却被部分网友贴上“不自律”的标签。但细想便知,用“身材管理”捆绑女性价值,本身就是一种片面审视,而张含韵这份不迎合的真实,或许比“完美身材”更有意义。
提起张含韵,很多人会想起《超级女声》舞台上唱着《酸酸甜甜就是我》的少女,那时的她带着婴儿肥,却凭借灵动嗓音和鲜活气质圈粉无数。后来她转型演员,从《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的盛淑兰,到《爱很美味》中的方欣,角色跨度不小,演技也逐渐被认可。但围绕她的讨论,似乎总离不开“身材”——瘦了被夸“自律”,稍显圆润就被说“放飞”,仿佛女性的价值必须依附于外在体型。
可“身材管理”从来不该是唯一的评判标准。张含韵曾在采访中说:“我不想为了迎合别人的眼光,把自己饿到低血糖。”作为公众人物,她没有刻意营造“完美人设”,反而选择坦诚面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出席活动时会穿显气质的礼服,私下里更爱宽松舒适的穿搭;会为角色调整体型,也不排斥偶尔享受美食的快乐。这种“不拧巴”的态度,恰恰打破了娱乐圈对女性“必须瘦”的刻板印象。
此次被说“放飞自我”,本质上是部分网友用单一审美绑架他人。在镜头无处不在的娱乐圈,保持身材确实是职业需求之一,但“需求”不等于“枷锁”。张含韵的作品从未因体型受影响:《爱很美味》里,她把方欣的娇俏与清醒演绎得淋漓尽致;综艺《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她的舞台表现力和共情力打动无数观众。这些成绩,靠的是实力而非身材,更不该被“体型争议”掩盖。
更值得关注的是,张含韵的真实状态,其实戳中了很多普通人的生活——我们不必时刻保持“上镜标准”,偶尔的松弛、对身体的接纳,才是更健康的生活态度。她曾在社交平台分享日常,会晒出和朋友聚餐的照片,也会记录运动后的汗水,这种“接地气”的分享,让大众看到了明星褪去光环后的真实一面,也传递出“接纳自己,比讨好他人更重要”的观念。
说到底,“放飞自我”的说法本身就带着偏见。张含韵没有放弃对职业的敬畏,也没有丢掉对生活的热爱,她只是选择不被“身材焦虑”裹挟,活成自己舒服的样子。比起纠结她的体型,不如多关注她的作品:未来她还会带来怎样的角色?在音乐领域是否有新尝试?这些,才是对演员、歌手张含韵最实在的关注。
娱乐圈需要多元的审美,更需要对女性的包容。张含韵的“不迎合”,不仅是对自己的接纳,更是对刻板标准的温柔反抗——毕竟,女性的魅力从不在“完美身材”里,而在鲜活、真实、不断成长的生命力中。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