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网)
转自:安徽网
当心脏这个“生命发动机”几近停摆,肾脏彻底“罢工”,全身脏器陷入缺氧淤血的绝境,一位有着数十年心衰病史的老人,还能从鬼门关闯回来吗?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用一场惊心动魄的10天10夜营救,给出了最有力的答案。
患者是一位老年男性,数十年的心力衰竭像一把钝刀,慢慢消耗着他的生命。入院时,他的心脏射血分数(EF值)仅28%(正常值需>55%),意味着心脏泵血能力不足常人一半;肝功能指标ALT飙升至2890U/L、AST高达15565U/L,心功能标志物Nt-BNP突破35000pg/mL,呼吸衰竭更是让他连平躺都成奢望——每一次喘气都带着撕裂般的艰难,全身脏器在缺氧与淤血中“痛苦呻吟”。
更致命的是,病情急性加重引发“多米诺骨牌式”崩溃:多脏器功能衰竭接踵而至,患者陷入完全无尿状态(24小时尿量为0),血液肌酐飙升至845μmol/L,达到急性肾损伤最严重阶段。体内毒素与多余水分无法排出,内环境彻底紊乱,生命如同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常规利尿剂无效,必须立刻接管肾脏功能!”面对危局,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EICU常志刚科主任第一时间组织全科病例讨论,一针见血地指出救治核心。团队迅速启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这不是简单的“人工肾”,而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血液净化工程师”,以缓慢精准的方式清除毒素、多余水分与炎症介质,一边稳定内环境,一边为疲惫的心脏“减负”。
救治路上每一步都如履薄冰:重症超声检查发现,患者严重右心压左心引发“假性容量不足”,医护团队立刻调整方案,同步展开强心、扩血管、抗感染、营养支持的“组合拳”。在长达一周的CRRT治疗中,医护人员寸步不离,盯着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变化——心率的一次波动、尿量的一滴增减,都可能成为调整方案的关键依据。这是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没人敢有半分松懈。
“有尿了!”当护士惊喜地喊出这句话时,EICU里紧绷的气氛终于有了松动。在全体医护人员10天不舍昼夜的守护下,生命的奇迹正一点点显现。肾脏“重启”,从24小时无尿到尿量稳步增加,出院时已稳定在1200毫升以上;内环境回归正常,血液肌酐大幅下降,紊乱的身体机能逐步恢复平衡;心功能明显改善,剧烈气喘消失,患者终于能平稳平卧,精神状态一天天好转。
最终,这位曾被家属做好“最坏打算”的老人,病情彻底稳定,达到出院标准。在家人的搀扶下,他走出EICU,重新拥抱熟悉的生活。
这场生命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是该院EICU在急危重症救治领域实力的证明,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精准治疗的价值。
刘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