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剧《西游记》(1986年版)剧照
《西游记》里的唐僧胆小懦弱、肉眼凡胎,一遇到困难,就哭哭啼啼;一遇到妖怪,便胆战心惊,连猪八戒都说他“忒不济”,简直成了窝囊、皮松的象征。
问题来了,众所周知,唐僧的原型是唐朝的玄奘,玄奘如果这样,如何能取回真经?还被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
读了《玄奘的丝绸之路》才知道,历史上的玄奘与《西游记》里的唐僧截然不同,可能就是取经这个事与他有关系。
![]()
《玄奘的丝绸之路》
邢耀龙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了解历史上的玄奘绝对会颠覆你的认知,他有那么多传奇的经历。不信,小编给大家梳理一下。
![]()
十三岁被隋炀帝派出的大理寺卿郑善果在洛阳破格(要求年龄不得低于二十岁)选中,且认为这个孩子日后必定成为佛门有作为的人。
面对隋末的战乱局面,玄奘主动向二哥法捷提议,到相对安定富庶的益州(今四川一带)寻找高僧大德求学。
玄奘在益州两三年就读完了益州所藏佛经典籍,遍访高僧都不能解答他的疑惑。玄奘决定返回佛教的中心长安,遭到二哥法捷的反对,无奈之下他只能偷偷离开二哥,独自前往长安。
在路过荆州的天皇寺时,二十三岁的玄奘第一次开始讲经,数百人为其倾倒,要求持续讲经一个月,玄奘声名远播。
![]()
《玄奘的丝绸之路》
为了彻底弄清佛教的教理,玄奘决定亲自到天竺去求法,他和有此志向的几位僧人一同上书请求朝廷批准。不料,未获得批准,其他人都退缩了,他却借机混在灾民当中,偷偷出了长安城。
玄奘在凉州被凉州都督李大亮识破私自“出蕃”,勒令折返,关键时候惠威法师派遣两个弟子护送他连夜西行。
玄奘到达瓜州,抓捕他的访牒已经到达,没想到负责抓捕的李昌信佛,撕毁访牒,放玄奘西去。
![]()
玄奘取经图,摄于中华艺术宫“何以敦煌展”
玄奘在瓜州遇到胡人石磐陀拜他为师。没想到石磐陀中途反悔,半夜持刀走向玄奘。玄奘隐约发现,怕石磐陀见了尴尬而激起杀心,就佯装梦呓,念起观音菩萨来。石磐陀犹豫徘徊,最终没有行凶,第二天坦承因担心连累老母和妻儿后离开。不过,他提供的识途老马,却在后面帮助玄奘顺利度过了莫贺延碛沙漠。
在八百里莫贺延碛大沙漠,玄奘和马连续好几天滴水未进,本已陷入绝境,最终奇迹生还。
在高昌国,玄奘受到国王麴文泰的礼遇,要玄奘留下来当国师,玄奘坚辞,甚至以绝食相抗。麴文泰无奈,只好留玄奘讲经一个多月,与其结为兄弟,动用举国之力帮助其西行。
在焉耆国,玄奘与一队胡商相遇。胡商担心玄奘等人先入城,抢了他们在焉耆国的生意,半夜就出发了,结果被强盗所杀。玄奘却幸运地避开了这一难。
在经过梵衍那国时,玄奘还去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高的立身佛像——巴米扬大佛前朝拜“打卡”。
![]()
巴米扬石窟
在当时印度最高佛教学府那烂陀寺,玄奘享受最好的留学生待遇,且以“教授”的身份给大众宣讲《摄大乘论》《唯识抉择论》等。面对来那烂陀寺挑战的异派,玄奘大获全胜,败者甘愿成为他的侍者。
玄奘在印度的声名越来越高,以致当时印度两个最强大的国王戒日王和鸠摩罗王争先邀请玄奘,甚至不惜动武。
在印度规模最大的佛教盛会——曲女城无遮大会上,玄奘担任论主,其所阐明的论点,连续十八天都无人提出反驳。玄奘归国,戒日王和鸠摩罗王追送数十公里。
![]()
《玄奘的丝绸之路》
玄奘取经回到长安,获得长达数里欢迎队伍的迎接。与唐太宗密谈月余,深受唐太宗欣赏,劝其还俗做官。玄奘志在翻译佛经,婉辞拒绝。
玄奘晚年在助手的帮助下,共译出佛经74部,1335卷,合计1300万字左右。其所提出的“五不翻原则”(“秘密故不翻”“多含故不翻”“此无故不翻”“顺古故不翻”“生善故不翻”),奠定了此后中国翻译事业的基础。
![]()
《玄奘的丝绸之路》
从上面的梳理可以看出,历史上的玄奘绝不是《西游记》里的唐僧,他异常孤勇,而且机智敏捷,能言善辩,内心笃定,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取经僧。
玄奘对世界文化的交流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所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和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古代历史地理以及从事考古工作的重要资料。英国史学家文森特·阿瑟·史密斯的《牛津印度史》说:“对于玄奘对印度历史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高。”
由此可见,玄奘被鲁迅称为中国的脊梁是名至实归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