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双碳” 目标引领下,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人工智能系黄立胜、黄浩怡两位指导老师,带领学生负责人郑龙、核心学生成员许慧姗、陈嘉杰组成的团队,研发的光伏清洁机器人,不仅成为光伏运维的 “效率利器”,更在节水、就业、区域绿色发展中创造多重社会价值,为绿色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
在能源生态保护方面,团队研发的设备凭借低耗水、高清洁效率特性成效显著。指导老师黄立胜主导的低耗水技术,让设备耗水量≤0.5L/㎡,较传统水洗节水 90%,100MW 电站年节水 4.5 万吨,相当于 2000 户家庭年用水量;学生负责人郑龙带领团队优化的清洁算法,解决了积灰导致的 “热斑效应”,推动电站年均发电量提升 18%-25%,某 50MW 示范项目年减碳量达 1200 吨,相当于种植 6.7 万棵树。核心学生成员陈嘉杰则通过优化视觉定位系统,确保设备在山地、屋顶等复杂场景稳定运行,让技术红利覆盖更多类型光伏电站。
![]()
就业带动效应同样突出。指导老师黄浩怡通过市场推广,推动项目与大湾区 10 余家光伏企业达成合作,直接创造 30 个研发、运维岗位,其中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学生占比 60%,实现 “实训即就业”;在清远某村级光伏扶贫项目中,团队还培训 3 名村民成为设备运维员,让光伏清洁机器人成为 “造血式” 扶贫工具,间接带动 2000 余个光伏建设、维护岗位。
区域发展层面,团队以大湾区为起点,推动设备在惠州工业园、深圳零碳校园等场景落地,助力 “大湾区零碳示范区” 建设。核心学生成员许慧姗通过精准成本核算与收益预测,为中小电站设计 “租赁 + 运维” 轻资产方案,大幅降低设备使用门槛,目前已有 20 家中小企业采用该方案,有效推动分布式光伏普及。
“未来我们计划向华北、西北拓展,推出抗寒、抗沙尘定制机型。” 郑龙表示,在黄立胜、黄浩怡两位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将持续以技术创新赋能绿色能源,许慧姗、陈嘉杰等成员也将在成本管控、场景适配等领域深化探索,让光伏清洁机器人在 “双碳” 目标实现中发挥更大作用,为绿色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