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春秋左传》化感悟176
(庄公十年)
公元前684年春二月,鲁庄公在长勺之战胜利后找到了感觉,乘胜追击主动开始讨伐宋国。
![]()
曾在五年前,鲁庄公在母亲文姜的协调,舅舅齐襄公的大力支持下,曾率五国联军,鲁、齐、宋、陈、蔡伐卫,成功辅佐表弟卫惠公回国复位,宋国虽参与其中,然而当时其是完全看在齐襄公面子上参战。
鲁庄公八年,曾单独举旗,刻意避开齐国策划伐郕国约宋国不至,导致陈蔡两国也不配合支持,一点都不考虑给鲁国面子,让鲁庄公尴尬不已,如今齐襄公过世,国际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借助长勺之战鲁国败齐的国际影响力,鲁庄公果断决定,以与宋国长期争议宿国附属权问题,此刻必须得给宋人点教训不可。
宋国人也深知自己当初做的那些决定,此一时彼一时也。如今盟国齐国内乱初稳,又刚长勺败于鲁国,鲁国势头正劲。三月,宋人感觉到了威胁,率先迁徙宿国民众,挑起事端,使得局势更加复杂。
![]()
历史史料对宿国曾有多处记录,晋.杜预注:「宋强迁之而取其地。」《春秋经》鲁隐公元年曾记录:「九月,及宋人盟于宿。」
《春秋左传》隐公七年曾记录:「秋,宋及郑平。七月庚申,盟于宿。」《春秋经》隐公八年曾记录:「辛亥,宿男卒。」
宿国位处鲁西北方向,地处宋、鲁、齐之间,向来归属存有争议。本次鲁庄公十年二月,鲁国军队趁机秘密入侵,企图夺回宿国领土。
![]()
此事件发生于鲁齐长勺之战(鲁击败齐军)后不久,鲁国趁齐国战败的余威,对宿国发动军事行动意在宋国。"侵"指轻装突袭的战术行为,未涉及全面战争。
三月,宋国积极应对,主动强制率先迁移宿地的居民,并抢先占领其土地占得先机。宋国通过武力驱逐宿国百姓,实际控制该地区,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通过兼并扩张领土的野蛮常态。
同年夏季,宋国联合齐国联军驻扎郎地(鲁国地名,在今天山东省鱼台县东北),鲁国随后在乘丘(在今天山东省兖州市境内,记得八十年代末,余曾持铁路探亲免票,挤坐绿皮火车硬座,从关中去济南早晨雾蒙蒙,也睡眼朦胧之刻,曾透过车窗看到兖州站几字)驻军。鲁国此刻对宋国的军事行动与其争夺边境领土或遏制宋国扩张的战略意图有关。
![]()
鲁庄公十年的夏六月,炽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齐国的军队和宋国的军队如同两片乌云,压在了鲁国的郎地。他们的营帐一座挨着一座,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大兵压境在向鲁国示威。
鲁国营帐之中,对于齐宋联军的压境,众人议论纷纷。鲁庄公非常生气,本意悄然夺回宿国,可还未动手那宋国率先觉察主动迁宿,如今又煽动齐国大兵压境。鲁公子偃,这位年轻而充满热血的公子,他的眼睛紧紧盯着地图上联军的位置,心中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鲁庄公,行礼之后,语气激昂地说道:“主公,我仔细观察了宋师的情况,他们的军队队列松散,军纪不整,这是可以被打败的迹象啊。”
“如果我们能先击败宋师,那么齐国见势不妙,必然会撤军回国的。主公,请允许我出兵攻击宋师吧。”鲁庄公听了公子偃的话,却皱起了眉头,他有些犹豫,并没有立刻答应公子偃的请求。
![]()
公子偃并没有因为鲁庄公的拒绝而放弃。他的心中燃烧着对胜利的渴望,那股热血在他的胸膛里沸腾。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公子偃悄悄地从雩门溜了出去。他穿上战甲,披上皋比(虎皮),把马蒙上老虎皮先攻宋军,宛如一只即将扑向猎物的猛虎。他带领着自己的亲信部队,迅速地朝着宋师的营地奔袭而去。
当公子偃的部队如一阵疾风般冲向宋师的时候,宋师的士兵们顿时乱了阵脚。他们原本松散的军纪在这一刻暴露无遗,士兵们慌乱地拿起武器应战,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
![]()
公子偃身先士卒,他挥舞着手中的兵器,口中大喊着:“冲啊,为了鲁国的荣耀!”他的战马在战场上奔腾,马蹄扬起阵阵尘土。亲信部队的士兵们受到公子偃的鼓舞,也奋勇向前,他们的兵器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无情地砍向宋师的士兵。
此时,鲁庄公得知公子偃已经出兵,他心中虽然有些担忧,但也被公子偃的果敢所打动。他不再犹豫,迅速召集自己的部队,朝着战场赶去。
战场上,公子偃的部队已经和宋师陷入了激烈的战斗。鲁庄公的加入,更是让鲁国军队士气大振。鲁庄公站在战车上,指挥着士兵们有序地进攻。鲁国的士兵们喊杀声震天,他们的攻击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向宋师。宋师在鲁国军队的猛烈攻击下,节节败退。
![]()
最终,在乘丘这个地方,鲁国军队大败宋师。宋师的士兵们四处逃窜,战场上留下了无数的尸体和丢弃的兵器。齐国军队看到宋师被击败,正如公子偃所料,他们觉得继续留在郎地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便撤军回国了。
这场乘丘之战,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鲁国的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欢呼雀跃。而公子偃,也因为他的果敢和英勇,成为了鲁国的英雄。鲁庄公望着归来的士兵们,心中对公子偃也多了几分敬重和信任,他知道,在这个诸侯纷争的时代,像公子偃这样有勇有谋的将领,是鲁国的宝贵财富。
![]()
"迁宿"体现春秋时期"灭国不灭祀"的惯例,宋国通过人口迁移实现领土吞并。宿国原位于今山东东平县,地处宋、鲁、齐三国交界处,是宋国东扩的屏障。
宋湣公时期,宋国意图强化对东方领土的控制,而宿国作为宋国附庸国却与鲁国交好(如公元前722年鲁宋会盟于宿),威胁宋国边境安全。迁宿可消除这一地缘隐患,同时将宿国故地纳入直接管辖范围。
宿国虽为宋附庸,但作为风姓古国(伏羲氏后裔),具有独立祭祀传统(如祭祀太昊与济水)。宋国以“宿属宋而亲鲁”为由,通过强制迁徙瓦解其原有势力,将南迁后的新宿国降格为纯粹的附庸,彻底消除其自治性。
![]()
宿国故地(今山东东平)毗邻大野泽,是重要的农业与水运枢纽。宋国吞并宿地后,不仅获得肥沃耕地,还控制了连接中原与淮河流域的交通要道,为后续扩张奠定基础。
公元前684年正值齐桓公崛起前夕,齐国因长勺之战暂缓扩张,宋国趁机通过迁宿巩固东方防线。此举也与同年夏季宋、齐联军驻扎郎地的军事行动形成联动,反映宋国在齐强鲁弱的格局中调整战略的意图。
南迁后的宿国位置存在争议(今安徽宿州或江苏宿迁,京东刘强东老家),但其迁徙直接导致宿国灭亡,原领土后被齐国占据,加剧了宋、齐、鲁矛盾。这一事件也成为春秋时期小国消亡的典型缩影。
![]()
【经】十年春,二月,公侵宋。三月,宋人迁宿。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败宋师于乘丘。
【传】夏六月,齐师、宋师次于郎。公子偃曰:“宋师不整,可败也。宋败,齐必还,请击之。”公弗许。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公从之,大败宋师于乘丘。齐师乃还。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