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似乎都渐渐陷入了一种“死气沉沉”的状态——感受不到开心,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
明明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却总是感到筋疲力尽,哪怕怎么休息也觉得很累,脑海中不断地思考、焦虑,越想越内耗。
长期依赖中药调理,身体依旧气血不足,身弱体虚。很多人都在这样的困境中游走,仿佛处于“活人微死”的状态:人明明还活着,却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精神气。
这种状态的根源在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但如果往内看,我们常常也被物质欲望、攀比心态、过度娱乐和无效社交等束缚着。
由于不断追求外在的东西,我们背负了过多的欲望与干扰,导致内耗不断增加,越来越疲惫。
想要改命最快的办法,就是学会“清理”——清理身边的杂物,清理无效的快乐,清理不必要的社交,清理内心的焦虑。
![]()
1,脏乱房间,轻装上阵
曾有网友分享过她的经历:在过去,她深陷“买买买”的消费狂潮,每个月工资还没发就刷爆信用卡。
直到有一天,她突然接到房东通知要卖房,并被要求搬家。在整理物品时,她愕然发现,自己的房间虽然很小,但杂物却堆积如山,收拾起来永无止境。
她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被无用的物品占据了,自己不仅没有存款,也没有快乐,反而背负着越来越重的物质负担。
于是,她决定进行“断舍离”,只带最必要的物品到新住处,并设定了四个生活原则:
· 拒绝不需要的东西,只要不需要就不要带回;
· 精简物品,只留下必需品和自己最喜欢的物品;
· 重复利用旧物,修理坏掉的东西;
· 遇到问题时,尽量修理物品,而不是轻易丢掉。
经过一番调整后,她发现生活变得更加轻松自在,房间干净整洁,心情也愉悦了许多。
杂乱的空间往往会增加身体中的压力激素,使人容易焦虑、分心,难以集中注意力。而当我们清理掉那些无用的物品,我们的生活空间变得更加宽敞,心情也会更轻松。
![]()
2,清理垃圾快乐,避免过度沉迷
如今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压力超载。很多人都像电量只剩20%的老损电池,常年身心俱疲。
常常在寻找“垃圾快乐”来暂时解脱:刷短视频、吃高热量食物、抽烟、喝酒、打游戏……这些行为在短期内能带来一些愉悦感,但一旦过度依赖,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有研究显示,垃圾快乐刺激大脑中的多巴胺,让人快速产生愉悦感,但这种满足感是虚假的,消失得也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陷入更强的空虚感,进而感到焦虑。
要摆脱这种困境,首先要减少对这些垃圾快乐的依赖。例如:
· 遇到压力时不再选择抽烟,而是换成深呼吸;
· 把酒放在高处,让自己不轻易接触;
· 看短视频之前,先读10页书。
这些小改变,能够帮助我们改变大脑的条件反射,找到更健康的放松方式。
《原子习惯》中曾说:“你不需要改变自己,只需要改变系统。”
我们沉迷垃圾快乐,是因为大脑养成了固定的条件反射:例如一感到压力,就想吃高热量的东西。
因此,我们只需要给大脑换个“条件反射”。以后如果感到压力时,不妨出门走路放风10分钟。
多坚持几次,渐渐就能替代掉“垃圾快乐”。
![]()
3,清理无效社交,重拾真正的关系
回顾我们的生活,一定能发现不少这样的社交关系:成年人往往会陷入无效社交的漩涡:为了合群参与酒局、聚餐,为了拓展人脉主动加好友,为了保持社交存在感刷朋友圈。
看似热闹的社交圈,实则占据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让我们感到疲惫、空虚,甚至失去自我。
作家梁军曾提到:“很多人之所以废掉,是因为他们烂在了底层的社交圈里。”
当我们为无效的社交付出过多时间时,往往会错失更有价值的关系。真正的友谊是双向的,价值互换的。而那些没有实质性意义的关系,只会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不论看起来多热闹,成年人的社交终归只有一个原则:价值决定关系。能够长期保持的关系,都需要双向为彼此提供价值。
所以,学会清理那些低质量的社交关系,留出时间去关注真正重要的人事物。少一些虚伪的应酬,增加一些心灵的陪伴,才能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
4,清理内耗,给大脑放个假
许多人常常感到大脑非常疲惫,想休息却无法停止思考。焦虑、信息过载和过度的脑力劳动使我们处于不断的内耗中,难以集中注意力,甚至感到心力交瘁。
其实很多人的内耗,都源于要么活在对过去的懊悔中,要么活在对未来的担忧中,却唯独没活在此时此刻。
一个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规律的作息,减少外界干扰,专注于当下。
有些人通过去寺庙做义工的方式,借助严格的作息和生活规范,帮助自己减轻内耗。
在寺庙中,他们遵循早晚课、定时休息和用餐,远离手机和社交媒体,过上简单而专注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放松自己,减少无效思虑。
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给自己设定清晰的日程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手机使用,专注当下。
例如,洗碗时全神贯注地感受水流的温度,剥橘子时注意观察每一层果皮的脉络。通过这些小事,逐渐培养专注力,减少内耗。
5,学会清理,才能真正活出自己
人生的意义在于找到真正重要的东西,学会去除那些无关紧要的杂物,才能更轻松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只有在清理了身边的物质负担、社交负担、垃圾快乐和内心的焦虑之后,我们才能真正重拾生活的动力和活力。
真正的“活”,是清醒、自由且充实的生活,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状态。
想,都是问题;
做,才有答案。
在文章的最后,想和大家说:人生唯有学会修剪“边角料”,才能轻装上阵,全力争取真正重要的东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