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日报)
转自:沈阳日报
□孙连宇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沈阳作为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之一,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已攀升至约31%,其中失能老年人所占比例约为4%,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城市持续发展提出诸多挑战。
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虽然对城市发展提出挑战,但也催生了银发经济的广阔蓝海。作为年轻型业态,银发经济亟须成长空间与扶持政策,而沈阳的一系列创新实践,不仅回应了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期盼,更是推动银发经济扩容提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这片“银发海洋”中,蕴藏着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无限潜能——其大有可为,必大有作为。
激活银发经济的关键在于以系统思维构建普惠、精准、可持续的服务体系。传统的养老模式往往局限于补缺型、碎片化的供给,难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规模化、多样化需求。沈阳依托“盛情康养”综合平台,打破了这一局限,变“人找服务”为“服务找人”。此举不仅极大地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与安全感,更以场景应用为导向,催生新消费增长点,让智慧赋能成为银发经济提质扩容的新引擎。
沈阳另一项破题之举,在于其施政理念从“特定救济”向“普惠激励”的深刻转变。“试点”标志着养老政策从保障基本生存权,向支持发展型消费、提升生活质量迈进。银发经济的发展逻辑也就清晰可见:通过有效的政策杠杆,培育并释放新消费市场。
抓住了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是推动银发经济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的有效途径。沈阳通过举办双选会、出台专项人才队伍建设措施、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激活“人才引擎”。只有更多专业人才看到行业广阔前景并愿意投身其中,银发经济才能摆脱“低端、辛苦”的刻板印象,走向专业化、职业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政策的扶持要着眼于眼前的消费刺激,更要着眼于长远的人才储备、技术研发和行业标准建立,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面对银发浪潮,被动防御不如主动布局。银发经济关联民生福祉与国家发展,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带动效应强的特点。它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答题”,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机遇窗”。我们应以更宽阔的视野、更创新的胆识、更协同的机制,将老龄化社会的挑战,转化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让“夕阳”再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