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欠父母的感觉,像杯温水里的盐,平时尝不出滋味,某个瞬间晃一晃,那股涩味就漫上来——可能是看到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可能是发现父亲弯腰时后背的弧度,可能只是他们说“我们挺好的,不用你操心”时,眼里藏不住的孤单。
![]()
小时候总觉得父母是超人,能扛着我们走很远的路,能把难题都变成小事。直到某天自己成了大人,才惊觉他们的超人披风早被岁月磨出了洞。有次带母亲去医院,她攥着检查单手足无措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迷路的我,那一刻突然鼻子发酸:原来她也会怕,只是以前从不在我面前说。我们总在忙着长大、忙着奔跑,却忘了回头看看,那个曾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已经悄悄老了。
![]()
亏欠感里,藏着太多“来不及”。刚工作时总说“等赚了钱带他们旅游”,可真有了钱,他们却走不动远路了;以前嫌他们唠叨,总挂电话,后来想听听唠叨,电话那头却只剩“吃了吗”“早点睡”的简单问候;甚至记不清上次好好陪他们吃顿饭是什么时候,每次回家不是低头刷手机,就是被工作电话打断。有个朋友说,父亲去世后整理遗物,发现抽屉里全是她寄的明信片,每张都被抚平了边角,而她甚至不记得自己写过什么。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节,都是父母悄悄珍藏的时光,等我们想起要珍惜时,有些时光已经追不回了。
![]()
更扎心的是,父母从不说“你亏欠我”。你送件衣服,他们能开心好几天,逢人就说“这是我娃买的”;你给点钱,他们总说“我们够用,你留着自己花”,转头却存起来,想着“万一娃急需呢”;你偶尔回趟家,他们提前三天就开始备菜,生怕你吃不好,临走时还往你包里塞满东西,好像你要去很远的地方。他们的爱从来不是“等价交换”,是“只要你好,我就满足”,可正是这份不求回报,让我们的亏欠感更重——就像欠了一笔永远还不清的债,而债主早已说“不用还了”。
![]()
其实父母要的“补偿”,从来不是多贵重的礼物。可能是耐心听他们讲一遍重复了无数次的往事,哪怕你早已听过;可能是记住他们的生日,打个电话说句“生日快乐”,不用买蛋糕;可能是下雨时提醒他们添件衣服,就像小时候他们提醒你一样。有位老人说,他最开心的是儿子每天发张自己吃饭的照片,“知道他吃得好,我就放心”。父母的需求其实很简单,只是我们总被“要做大事回报他们”的念头困住,反而忽略了身边的小事。
![]()
亏欠感未必是坏事,它像根温柔的刺,提醒我们“别等太久”。不用自责过去做得不够,从现在起,把“以后再说”换成“现在就做”:今晚打个电话,问问他们今天做了什么;下次回家,放下手机陪他们坐会儿;甚至只是记住他们爱吃的菜,下次做给他们吃。这些小事像水滴,慢慢攒起来,就能汇成温暖的河。
![]()
我们这辈子,大概都欠着父母一份情,这份亏欠里藏着的,其实是深深的爱。不必急于还清,只要让他们知道“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你们”,这份惦记,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应。毕竟,父母最想要的,从来不是你的“补偿”,是你的“在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