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国商务部突然发布一则出口管制通知,限制安世半导体部分在中国生产的元器件出口。就在前几天,荷兰政府刚刚以“国家安全”为由,强制接管了安世半导体,把99%的股份塞进托管账户,同时将中国籍CEO张学政逐出管理层。
荷兰首相迪克·舒夫在欧盟峰会上公开表示,荷兰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因为对“管理不善”的担忧才出手。可问题来了,一个年净利润接近23亿元、零负债、产能利用率几乎满载的企业,怎么就成了“管理不善”?真的只是中国误会了荷兰的“善意”?
![]()
时间得拉回到2017年。那时候的安世还只是荷兰老牌芯片公司恩智浦旗下的标准产品事业部。因为业务表现不佳,被恩智浦当作“包袱”剥离出去。独立后的安世不到一年就濒临破产,几乎没人愿意接手。
真正出手相救的是中国企业闻泰科技。2018年,闻泰以330亿元的代价接盘安世,而当时闻泰的净资产不过40亿元。为了完成这笔收购,闻泰甚至卖掉了自己全部的消费电子业务,彻底转型做芯片。
![]()
这不是简单的并购,是一次破釜沉舟的豪赌。没人看好这桩交易,但事实证明,闻泰不仅救活了安世,还把它带上了全球第三的位置。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的产量全球第一,车规芯片全球第二,营收增长60%,毛利率从20%提升到40%。
这些成绩单摆在那里,安世已经从一个西方资本不屑一顾的烂摊子,变成了全球半导体市场上一颗耀眼的新星。
![]()
荷兰政府此时插手,时间点非常微妙。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刚刚发布“穿透性规则”,规定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公司,其全球范围内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也必须同步接受出口管制。而闻泰早在2024年就被列入清单。
第二天,荷兰政府就迅速行动,宣布接管安世,理由是担心技术转移。这背后是否与美方的“建议”有关?其实早在2025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私下向荷兰方面提出,希望撤换安世的中国籍高管张学政。荷兰最终的行动正好在美国新规落地前一天完成,实在难以说是巧合。
![]()
接管之后的荷兰人似乎以为,掌控了奈梅亨总部和法律文件,就掌控了这家企业。但他们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安世的产能和市场早就不在欧洲。
在过去6年里,闻泰早已将安世七成以上的产能搬到了中国东莞,市场也大部分集中在中国。这意味着,荷兰总部虽然拥有品牌和专利,但没有产能、没有销售渠道,也就无法交付产品。
于是,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产品实施出口管制,宣布部分关键组件禁止出口。这一下,荷兰安世总部瞬间瘫痪,成了一间没有产品、没有订单的空壳办公室。
![]()
中国的反制行动让欧洲汽车制造商猝不及防。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紧急发出警告,称库存只能撑几周。大众甚至宣布暂停高尔夫和途观的部分生产线。德国总理也不得不站出来表达“断供不可接受”的态度。
与此同时,安世中国公司站出来表态,“我们是根据中国法律设立的独立法人,只遵守中国管理层的指令。”这不仅是对员工的安抚,更是一份法理上的声明,强调中方对安世中国业务的主权和控制权不可侵犯。
![]()
这场企业争夺战,其实早已演变成了地缘政治和技术主权的较量。荷兰政府虽然包装成“治理失当”的个案处理,但实质上是一次对中国企业全球化扩张的遏制。西方国家从不掩饰他们对技术流向中国的高度敏感。哪怕这会牺牲企业效率、股东利益甚至本国产业链的稳定,他们也在所不惜。
更让人关注的是,安世中国已经开始全面推行人民币结算。这意味着,半导体这类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开始“去美元化”。一旦这种模式被复制,其影响将远远超出安世本身。
![]()
美元金融体系的管控能力,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步棋,可能正是荷兰政府始料未及的。他们以为靠一纸法律就能翻盘,却忽略了实际控制权早已转移。从恩智浦当年抛弃安世,到闻泰救活它,再到荷兰强行接管,安世的命运就像一面镜子,映射出国际产业秩序正在被重构。
西方国家常说“自由市场”,但当规则不利于自己时,他们就会换一套说法。这次事件也让人重新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企业是否有能力管理全球化企业?闻泰用成绩单给出了答案。它不仅接手了一个烂摊子,还把它做成了全球领先的芯片巨头。
![]()
荷兰政府却在企业成功之后跳出来说“你管得不行,我们来帮你”,这就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良田,你却突然跑来抢地,说是“怕你种不好”。更讽刺的是,西方国家一直强调契约精神、尊重股东权益,可当中国企业成为多数股东时,这些价值观却自动失效。
他们从来没想过,以前中国市场是他们的利润来源,如今中国企业也想在全球扮演更重要角色时,就会被各种“规则”挡在门外。在这个过程中,荷兰政府的“好心论”不过是掩饰自身失算的遮羞布。他们低估了中国的反制能力,也低估了全球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
![]()
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还在讨论如何恢复供货,而安世中国却已经明确表示,想恢复交付也可以,但要用人民币结算。这场博弈还远未结束,未来的走向,可能取决于欧洲是否真正意识到,在高科技全球化时代,不能再用殖民时代的逻辑处理问题了。
安世事件不仅是一次商业风波,更是一场关于技术主权、金融体系和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全面较量。谁能真正掌握产业核心资源,谁就能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据主动。荷兰政府的这次操作,也提醒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的路上,要做好迎接风雨的准备。
信息来源:
[1]荷兰分析人士:安世半导体事件表明,欧洲夹在中美之间无能为力 观察者网
[2]大外交|从阿斯麦到安世半导体,“荷兰在配合美欧对华行动方面主动性增强” 澎湃新闻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