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55篇正念练习原创文章)
前几天和一群上过正念课的伙伴聚会,朋友李女士分享到自己当初上课过程的经历:
我来正念课堂的时候,已经连续失眠三个多月,其实最初练习正念后,我反而会焦虑更多一些,因为当我静下心来,才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不如意——工作的压力、孩子的叛逆、身体的问题...这些原本我可以靠忙碌、靠一些吃喝玩乐放松的方式来逃避的烦恼,甚至可以甩锅给其他人,但现在都更清晰地呈现在眼前,不能回避,反而要学习面对和与其相处,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感觉更加悲观一些。
我知道曾经有个资深的正念禅修者,写过一本书,叫《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有个困惑——正念练习,到底是让我的生活变的更加积极乐观,还是让我更加悲观?
其实,她描述的体验并非个例,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初学者表示,在刚开始2-3个月学习和成长里,随着对生活感知的更加清晰,ta们会面临一些困难,那么正念练习,到底会让我们变的更悲观还是更乐观呢?
![]()
一、悲观与乐观,是一种人生底色
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悲观”与“乐观”,甚至我们提到这两个词语就会联系到积极或消极。
其实积极和消极更多体现在我们处事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层面,而悲观和乐观则体现了我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可以说是一种人生的底色。
同样一杯水,悲观者看到空了一半,会觉得沮丧,而乐观者可能会看到还有一半,感到满足。
无论是悲观还是乐观,都有深浅两种层次的区别:
1、悲观
浅层的悲观,是因为性格、教育、人生际遇的不同,带来悲观的心态,而且在行为层面和消极密切相关;这种悲观经常会踏入三种认知误区:放大负面(将小问题灾难化)、过度概括(从单一失败推导出全面失败)、个人化(将不相关的问题归咎于自己);
深层的悲观,是来自对生命的思考和追问,因为找不到人生价值,不知道活着的意义,看到人生的无奈、苦难、循环和渺小。这种悲观不是名利、享乐等外在因素可以改变的。
2、乐观
浅层的乐观,同样是因为生活顺利、性格和教育等原因的带来,有点盲目的乐观,但这种乐观,需要顺境的支持,一旦遇到挫折,可能就会很难保持,甚至因为缺乏抗压能力,就迅速转换为悲观。
加州大学的研究表明,过度乐观者的大脑对负面信息的处理存在明显延迟,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而非真正的积极心态。
深层的乐观,是了知一切事情都与正反两面,在此基础上,选择从正向的角度看问题,这是属于有智慧的乐观,而不是被外在境遇所影响。
真正的智慧,既不是盲目乐观的“一切都会变好”,也不是消极悲观的“一切都很糟糕”,而是能够看清事物本质,并在其中找到平衡与平静的能力。
这正是正念要带给我们的礼物。
![]()
二、正念的答案:从中观到如实知见
正念练习不培养乐观者,也不制造悲观者,它培育的是“如实观者”——能够看清事物本来面目,而不被个人好恶滤镜扭曲的观察者。
佛教心理学中将这种品质称为“中观”,即不落入任何极端的如实认知。这并非冷漠的旁观,而是带着深刻理解和慈悲的清晰看见。
神经科学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规律的正念练习者,其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前额叶皮层活动增强,而与恐惧、压力反应相关的杏仁核活动减弱。这意味着,正念不是在教我们“想开点”,而是在重构我们应对生活的方式和大脑结构。
所以说正念练习,不是让我们回避生活中的困难,产生悲观或畏难、消极的情绪,也不是让我们盲目的乐观或冒进,恰恰相反,它鼓励我们真实、勇敢地直面一切——无论是美好还是痛苦。这种直面不是被动的忍受,而是主动的拥抱——拥抱生活的完整性,拥抱人性的矛盾性,拥抱万物的无常性。
通过对事物和自我的觉知,我们可能会建立起新的对生活、世界认识的逻辑和体系:
比如看到人、事、物并不只是我们觉知到的这一个面向,有各种不同的可能和缘起组成;
比如看到一切的事情都是变化和流动的,无论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想法和情绪;
比如看到每一刻的生灭变化,无数的过去汇聚成此刻的呈现,而此刻的选择又决定了未来的走向,不陷入焦虑和懊恼,而是真切的活在当下……
经由正念的实践和练习,李女士最后分享了她的感悟: “ 我现在明白了,正念不是让我感觉更好,而是让我更好地感觉。我依然能看到生活中的问题,但我不再被它们淹没;我依然能享受美好的时刻,但我不再恐惧它们的逝去。 ”
![]()
三、在生活中修习:从深观到喜悦
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培养这种“中观”智慧,即能够从更深的纬度来感知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又能够带着觉知丰富自己的生活,变的喜悦和幸福?
01
日常生活中的正念练习
比如正念呼吸,正念饮食
在任何工作、生活过渡时刻——如会议开始前、下车后、接电话前……停顿片刻,做三次有意识的正念呼吸。这个简单的练习能帮你从自动反应模式切换到意识回应模式。研究发现,每天实践此方法的人,压力水平在四周内下降27%。
02
不同视角转换的感知生活,如实体验
每天睡前记录一份“正念日记”,但不是记录流水账,而是捕捉三个关键的观察点:
一个你平时会忽略的美好瞬间(如窗外的鸟鸣)
一个你通常会自动评判的情况(如塞车)
一个你习惯性回避的感受(如孤独)
通过这种方式,训练自己既不对美好视而不见(悲观),也不对困难掩耳盗铃(乐观),而是培养对生活全貌的觉察能力。
![]()
结束语:在真实中找到自由
正念练习最终带给我们的,不是乐观者的玫瑰色眼镜,也不是悲观者的灰色滤镜,而是卸下眼镜——回归中道,让我们看清世界的本来面目,并在这种清晰中,发现真正的自由与平静。
这或许就是正念最珍贵的礼物:它不承诺永远快乐,但提供永远清醒;不保证一切顺利,但赋予应对一切的能力。
当我们能够以清明的心看待一切——无论是生命的美丽还是残酷,我们便能在现实的土壤中,培育出既不盲目也不绝望的智慧之花。
而这朵花,它的名字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而是——真实。
![]()
感谢您愿意花时间来进行正念阅读
祝您平安,幸福,喜悦,自在!
也欢迎分享给身边有需要的朋友、伙伴
![]()
想要系统的学习和了解正念,欢迎加入11月正念线上的课程
或加入每日正念晨练或读书会活动
欢迎加小编微信
邀请您进入正念交流小群
或正念练习群
一个有温度的地方
(请注明申请加入正念小群)
编辑: 胡谦alex(北大心理学硕士,牛津正念基金会MBCT-D/L完训师资,正念教养师资,青少年正念师资,正念心理咨询师)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转载只为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