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陆境内除了这三条官盐道之外,还有若干条私盐道,比如凤凰谷、门槛山、毛家山、黄庄、莲花台、马泉沟等地。这些都是当地人为解决自家吃盐问题,而冒险探索出来的羊肠盐路。人们只能是趁夜深人静之际悄悄地干活,断然不敢让官家知道。否则便会人头落地,遭受重罚。
古虞盐道所经之处店铺林立,酒肆遍地,久而久之,平陆大地上便衍生出了诸多繁华古镇。如皇华铺、辛店、上下张村、太阳渡、葛赵、常乐、张店、圣人涧、涧阳镇等。盐路沿途村镇因盐运而炊烟袅袅,烟火兴旺。而平陆的古虞城、大阳城、老县城和下阳城,无不因盐而建、因盐而兴。
事实证明,不仅分布在盐运古道的上述城镇商贾云集,店铺林立,带动了平陆运输业、旅店业、餐饮业的发展,更是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商业和运输业转移,直接印证了无商不活,无工不富的道理。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盐运业还带动了平陆的码头经济和水运事业的快速发展。
据《平陆古渡》一书记载,平陆境内黄河上有大大小小十二座古渡,即洪阳渡、车村渡、太阳渡、茅津渡、席家坪渡、尖坪渡、鱼林渡、上堡渡、史家滩渡、南沟渡、老鸭石渡、五户滩渡。
平陆境内的黄河漕运起始西汉、盛于唐宋、衰于清末,尤以“三门”之险而天下闻名。自砥柱以下至五户滩,其间一百三十里九曲黄河、竦石染出、势连襄陆;尚梗湍流、激波怒溢,水流湍急,势目三峡。
![]()
尽管黄河如此暴戾,但勤劳勇敢的平陆人,自古就敢同大自然搏斗,且非常熟悉黄河航道,累积了丰富的通航经验。史书载:“上三门船工,谓之门匠,悉平陆人为之。执一篙指麾,以风水之声,人语不相闻。”
平陆船工以其彪悍不屈的性格,前赴后继,搏击于黄河上下,摆渡于大河南北。为国家做贡献,为家庭赚钞铢,借以养家糊口,延续血脉。
这些把命别在裤腰带上的泥腿子,以血肉之躯繁荣了平陆船运,保证了盐运在平陆代代相传。从而使洪阳渡、太阳渡、茅津渡、南沟渡等官渡历尽繁华、享尽荣光。使一部分盐商赚得盆满钵满,富得流油。他们在这些古渡旁大兴土木,建造起高宅大院,也为平陆留下了许多明清古建群落。
平陆张店古城位于虞坂古道东侧,兴建于周初,前后延续四百多年,若非晋国假虞伐虢,虞公贪图蝇头小利,古虞城恐将长存。如今虽只有残垣版筑,但内外城广为五平方公里,足见当年其繁华是得一路之利。
【来源:运城盐湖旅游度假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